盛康《皇朝经世文续编》卷87-88
皇朝经世文续编卷八十七
兵政十三地利下
武进盛康旭人辑
守迁说
何曰愈
自古修建城池者。所以备非常。卫民生也。然亦必须藉民力以为固。何者。盖国家经费有常。额兵无多。以四川省会言之。军督提三标。额兵不过五六千名。郡城不过三四百名及二三百名。守扞已形单弱。至如州县驻防者。兵多不过十余名。少则数名而已。城虽小。而雉堞数千。以数人站垛。安在其能御暴乎。是以必借资民力。民虽劳。乌可已也。况劳之正所以保其身家子女玉帛也。且守城之道。未战而决胜者有五。寇远涉而来。足茧履穿。筋力疲乏。我养其全锋。以逸待劳。胜之之道一也。仰攻者难。俯击者易。寇虽有火可恃。我亦有火之利。况我有城郭之卫。寇无城郭之蔽。我从高击下。以有蔽击无蔽。其损伤必多。胜之之道二也。彼为反叛之民。以逆犯顺。我奉 天子威灵。为生民扞患。堂堂之阵。正正之旗。代天行诛。以顺击逆。胜之之道三也。兵法云。千里馈粮。士有饥色。彼跋涉山川。负粮裹餱。势必无多。其所恃者。因粮于民。我坚壁清野以俟之。使掳掠无所。安能枵腹而与我旷日相持。胜之之道四也。我有高城深池之险。我欲战。彼不知所守。我欲守。彼不得而战。操纵在我。胜之之道五也。我有此胜道五。何为而不守。乃播迁以避之乎。或曰。我得此五胜。可坐而胜敌耶。抑更有策也。曰。善哉问乎。虽有此五胜。安可恃乎。守城之法。御攻之具。登坛必究武备全书洴澼百金方纪效新书乡守辑要诸书。言之已详。当先讲求精熟。始免临时张皇。而其大要。尤在峙粮刍。筹库贮。安辑贫穷。诘奸宄。召募壮士。备器械。修楼橹。严号令。信赏罚。激忠义。一众志。搤险要。多侦候。谨防御。勤巡警。禁諠譁。与众同甘苦。随机应变。出奇制胜。不为诈诱。不为强怵。毋轻出战。毋妄追袭。非操必胜之权。毋得轻举妄动。待其懈。出奇兵以击之。斯乃守城之要策也。粮足械备。则民心固。库储充。则奖抚有资。贫民安。奸宄绝。则无萧墙之患。号令严。赏罚信。则众用命。忠义明。众志一。则上下力。并险要搤。则寇有所顾忌。[侦](桢)候多。则敌情预知。防御谨。巡警勤。则无仓卒之虞。諠譁息。则民志定。甘苦共。则士乐死。应变出奇。则足以破贼立功。昔田单守即墨。赵襄子守晋阳。刘錡守顺昌。朱燮元守城都。皆以寡胜众。以弱破强。胥是道也。若闻警张皇。各谋迁徙。真懦夫下愚也。夫离百年之乡土。抛先人之垄墓。客寄异乡。或舍城池之坚固。而就乡间之砦堡。纷纷逃窜。捆载囊橐。襁属道途。奸民见之而生心。土匪乘间而劫掠。是寇未至而先已被祸矣。不闻安庆九江扬州镇江凤阳滁州诸郡绅民移徙者。多为土匪杀戮攘夺乎。此前车不远。亦足为鉴已。
惟广西桂林湖南长沙官民一心。相与坚守。卒皆保全。又明季张李之乱。毒徧天下。所至坵墟。卢忠烈备兵大名时。教民筑堡自卫。保全甚众。嗣抚郧阳。教民并村立寨。筑守如前。郧民知大名之效。踊跃奉行。屹然遂成巨镇。贼不敢犯。夫一砦尚能自守。况城池乎。盖寇本穷民耳。非有贲育之勇。孙吴之智。战胜攻取之能也。彼能杀人。我亦能杀彼。何所畏而流离播迁以避之。任其横行而垂手乞命乎。且我能往彼亦能往。贼侦知迁移所聚。富户必多。子女玉帛益广。其垂涎力攻。又必然之理也。是欲避患而反招患也。是则守与迁之利害判然矣。可不猛省。城居者安于城。乡居者安于砦。力图守固。众志成城。虽有强寇。安能肆其毒螫。矧兹乌合之众哉。果能各振懦弱之气。既得克保身家。复得忠义豪杰之誉。兼邀 朝廷爵赏之荣。岂不美哉。近闻成都士民。闻有河南归德之警。携家播迁者纷纷。予深悲其失策。因作是说以破其惑。如听斯言。修尔戈。砺尔矛。共敌忾同仇。则西蜀地方幸甚。西蜀生民幸甚。
駮王夫之李纲论
李元度
宋宣和七年。金人南侵。徽宗传位钦宗。议东幸。割地乞和。李纲言祖宗疆土当死守。尺寸不可与人。帝纳之。明年。徽宗幸亳州。白时中李邦彦等请钦宗幸襄邓。纲曰。天下城池。岂有如都城者。舍此欲何之。宜坚守以待勤王之师。乃以为东京留守。会报中宫已行。帝变色曰。朕不能留矣。纲泣拜以死邀之。乃止。明日趋朝。乘舆已驾矣。纲言六军家属。皆在都城。万一中道散归。陛下谁与守。且敌知乘舆不远。以健马疾追。何以御之。帝感悟。命纲缮守具。金人来攻。力战御之。斩数千级。统制马忠复败之。金遂议和。纲力言三镇不可割。又言敌孤军深入。宜扼河津。绝饷道。待其食尽力疲。纵使北归。半渡击之。可必胜。会姚平仲袭金营不克。议遂寝。寻罢纲以谢金。陈东等伏阙力争。始复官。然卒称侄。割三镇。纳金币以和。京师解严。出纲为两河宣抚使。罢所起兵。又罢知扬州。又落职安置建昌军。明年四月。金人遂以二帝北去。宋事不可为矣。乌虖。使纲终相位。金人必不敢再至。即至亦有以御之。何遽罹此辱哉。君子是以叹息痛恨于任纲之不卒也。明季王夫之作宋论。乃谓国君死社稷。天子则不然。天子弃都城。而固有天下。未丧其世守也。纲拥孤城。迟回于栈豆。卒使二帝俘。六宫虏。上下交绝其大命。敷天之痛。实纲为罪魁。乌虖。是何其持论之偏激。而好恶拂人性耶。夫守城与弃城。功罪不待问矣。敌未至而迁。是弃城也。可守无过都城。若之何弃之。况纲守城已着奇功。所谓能发能收者也。而反指为罪。然则都城必不当守。遇警必委而去之。视弃宗庙社稷宫室府库百官兆民若敝屣。而后为识时务耶。信斯言也。白时中李邦彦张邦昌耿南仲辈。皆宋功臣矣。不甯惟是。澶渊之役。请幸金陵之王钦若为功。寇准反为罪矣。土木之变。请南迁之徐珵为功。于谦反为罪矣。古今有此公论乎哉。且夫襄邓去汴京。不过数百里。我能往。寇亦能往。钦宗即出奔。扞牧圉者。不外时中邦彦张徒也。金傥以健马疾追。二帝之北行。不待改岁矣。而谓弃都城仍不丧天下。其谁信之。况都城早弃。则焚掠搜括之惨。其受祸更速。然后知纲之议确不可易也。或曰。王氏痛明愍帝之亡。谓不用南迁之议所致。因迁怒于纲耳。吾又以谓不然。明至崇祯之季。不迁亡。迁亦必亡。当是时。文臣如范倪。勳戚如刘巩。均无尺寸柄。除一死外。无可为者。即欲南迁。诸臣中不特无郭子仪李光其人。亦并无李怀光其人。与其托命于李国桢曹化淳之手以取辱。不若死社稷之得正而毙也。王氏身事残明。彼宏光之逃。唐桂之播迁。皆所目击。曾何足以救亡。且就令南迁实可以后亡。以责明季诸臣可也。归狱于纲不可也。宋建炎之末。亦尝窜海上矣。而终不获延一日之祚。然后知纲之议确不可易也。王氏此论。不足为纲损。吾惧后世谋国者。祖其邪说。敢犯千秋之清议。而以宗社为尝试。是以发愤论之。至其论陈东之伏阙为胥动浮言。而并以咎纲。抑更不足辨矣。
书守城辑略后
谢章铤
天子之守在四夷。诸侯之守在四境。大夫之守在四至。守在城非策矣。古之用兵者。攻心不攻城。言战不言守。守必由于战也。且夫四境破碎矣。守省城何为也。四至縻烂矣。守县城何为也。无论其不可守。即使可守。而守土之责遂毕乎。孟子曰。凿斯池。筑斯城。与民守之。即继之曰效死。乃知守者死法也。非万死不出此也。然天下有仓猝之时。则亦有仓猝之计。意在城而用意不在城。用意不在城而有时用意在城。其中亦有法焉。则夫孟子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置之死地而后生。归于得人心而已矣。是众志成城也。守有形之城。不守无形之城。法有时而穷。城存与存。城亡与亡。城竟亡矣。一暝不顾。究何益于城哉。乃知守城之法。备一策焉耳。孟子所谓无已则有一焉。孔子所谓去食去兵。自古皆有死也。兵法曰。静如处女。动如脱兔。致人而不致于人。先为不可胜以待可胜。守四境者。虽越境而战于邻省可也。守四至者。虽越至而战于邻邑可也。死守一城。吾决其城之不守矣。读是书者。其勿区区于守城哉。
围砦说
高延第
围砦壁。始于西汉之末。即古之所谓保也。礼记四鄙入保。郑注鄙界上小邑小城曰保。盖所以卫民人。防侵轶。即先王设险保民之遗法也。秦人堕名城。戮豪桀。其蹟当废于此时。西汉之末。赤眉铜马之属。以数十万计。方羊天下。所至民物埽地。实后世流寇所自始。其时第五伦樊宏之徒。多筑营堑以自全。晋唐以降。遂有主砦主壕砦使之名。朝廷设官置戍。与城邑无异。明季张李之乱。河北之人。连小村为大村。筑砦自保。伺隙耕作。多获全济。 国朝嘉庆初。教匪扰秦蜀。历年不能定。其后官教民立砦。坚壁清野以困之。贼遂破灭。道光中。尝访其事于土人。又有老仆年七十余。少时尝充勇目。习知其事。咸云。贼之初起。无巢穴资粮。望屋而食。其时民皆散处。人畜被野。一闻寇至。相率远遁。贼因聚而掠食。闻官军至。则焚居室与余粮。往窜他邑。所过为墟。被贼之人。无屋以居。无粮以食。无器械牛畜以耕作。不胜困迫。转入贼中以求活。于是贼势益张。长吏坐孤城。四望皆白野。惴惴自守。犹恐不能保。无敢言击贼者。官军尾追。每苦粮运不继。奔走饥疲。锐气益衰。贼乃始败官军。破城邑。其事益棘。于是中外合议。教民依险筑砦。聚老弱资粮于其中。简其壮健者为练勇。使之固守于其外。当路之砦。分寄军储甲仗。以官守之。当逐战时。砦人结队以辅官军之势。兼护军储。转相传奉。师得宿饱。而贼所至皆清野以待。其险阻又为围砦所据。攻之则无以为资。舍之则无所宿顿。始大败溃散。故蜀中围练之法。汔今未尝废。然则围砦之设。不独民自为卫。亦所以折贼锋。辅军势。与城池相为表里者也。其法于中原平野无险阻之地为尤宜。而能措置于无事之时则尤便。或谓围砦立。则豪暴者多主其事。或藉以合众生事。往往功不补患。呜呼。此浅虑之人。因饐废食之说也。夫十室之邑。必有条教。百夫之长。必具约束。况乎合大众。联百城。岂听其自为废置。漫不相知。苟幸其无事而已乎。且夫天下所以多事。由于吏不奉法。吏不奉法。则宰治失当。疾苦不闻。民罹水旱饥困而不知省。则怨毒疾视而仇其上。及其有事。又莫不畏缩掩覆。媮安于一时。终不敢出身犯难。为国家计久远。审其如此。则虽如秦之堕名城杀豪桀。陇上辍耕之人。犹足以作难。岂必围砦团练而后能为患哉。人徒见今围长练总。往往豪暴武断。梗治犯法。因谓团练不可立。不知今之围砦。皆刱于多事之际。夫多事之际。法禁必弛。莠民必多。其人大抵丧家失业。轻生习乱。号召乌合。无所系属。此所谓与乱同事。乌得无争且乱哉。若其未乱之始。家犹有盖藏。人犹知畏法。诚能于此时号令天下。仿古城保之制。量其人民众寡。田畴远近。设立围砦守御之具。听其人之自置。推其中为众所信向者二三人主其事。而上其籍于官。稍以军法部勒之。使略知守御攻战之说。凡盗贼异端之窃发。责其伺察。而寬其赏罚。长吏暇时巡行其地。省其农桑。询其疾苦。谕以奉教令。安生业。与守望賙捄之义。官与民相习。民与民相亲。凶年有所备。乱至有以弭。民将趋之不暇矣。
至于梗化生事之人。何地蔑有。在于随时詗察。正其罪而诛之。甚者比其人而歼之。勿少纵舍。则犯令者自希。如是。则磐石之固得。坚凝之势成。又何至于一夫发难。糜烂半天下。而后以一切苟且之法治之哉。且天下治乱之故。非可以一端尽也。大抵承开刱之后者。其治在于休养安靖。培其元气。使之敦庞纯固。而后可与兴太平之理。承中衰之后者。其治在于整齐严肃。振其惰气。使之奋迅兴起。而后可与图未来之患。昔天下尝多故矣。及大难既夷。围砦团练之法。未具而旋废。人情媮惰。吏治废弛。民气嚣张。盗贼充斥。会匪集聚。反有甚于未乱时。是安可不急讲夫振之之术哉。夫必欲泛楼船。刱奇器。逐利于不可测之地。以决一旦之命。此吾之所不得为者也。修政事。固民心。崇本业。谋富强。自立于不败之地。以折狂谋而销兵气。此吾之所得为者也。苟知图其所得为。则凡利国家便民事者。皆可举而行之。内患不生。即外侮不作。长久不拔之基。固已具矣。又岂独一围砦之废兴而已哉。
筑隘记
何庆元
古者国有重险。城郭沟池树渠守内。山林川谷邱陵守外。凡造都邑。必周知其四境之阻。因其山川。达其道路。治其固。与其守法。民皆有职焉。国有故。则籓塞阻路止行者。官司率其属与地之众庶守之昼三巡。夜三鼜。虽有卒然之警。民安堵。寇罔获蹂躏。其备豫也。桂为楚徼。南偪粤。东邻豫章。西北接兴东壤。重山峙其外。壁立环。巍峨亿万雉。因其闲窳凹者稍辟焉。才可通往来。委折峭险。狭踰彭门。四境率如是。道光二十一年辛丑。予来宰斯土。会粤氛。奉檄戒备。先严保甲。清宄慝。乃率耆老搢绅循省吾圉。凡途之入粤者。与粤之道他途可达桂者。必穷之。底于界。佥曰。天险也。属两山而垣之。门启闭。略如潼梅诸关制。山不可属者墩之。堞其上。无山卡焉。则守者逸待劳。利且万世。于是计亩捐资。遴能督绩。甃石墁灰。高厚视城墉。费白金几二千。役毕。额以名。上其事于各宪。凡为隘八。墩一。卡一。正南曰太平隘。两山夹途。出于隘门。下行入粤之仁化。距县治四十里而近。距仁化界十五里而遥。乘垣望可见数十里。内有隙地容百人。不百武有水泉。山旧曰蜡岭坳。以太平堡在其内。故命之太平。太平隘之右十里曰城溪隘。形势道里如太平。乘垣望可见十里。内有隙地容二三百人。数十武有水田。山旧曰风门坳。以城溪团限其外。故命之城溪。城溪隘之右二十里曰龙虎隘。形势如城溪。下行入粤之乐昌。距县治六十里而遥。距乐昌界五里而近。乘垣望可见数里。内有隙地容数十人。不百武有水泉。山旧曰分界岭。以龙虎团在其内。故命之龙虎。西南曰延寿隘。形势如龙虎。下行入乐昌。距县治六十里而遥。距乐昌界十里而近。乘垣望可见十里。内有隙地容百人。水泉远。筑隘苦汲。坎其旁得泉。出不竭。事蒇泉涸。今其坎故在。山旧曰头坳。以延寿团在其内。故命之延寿。正西曰镇安隘。形势如南。下行道文明司入粤之乐昌。距县治五十里而遥。距乐昌界三十里而近。乘垣望可见二十里。内有隙地容百人。不数武有水泉。隘初筑上庄桥。水患徙于此。山旧曰百丈岭。以文明司限其外。文明本镇安。故命之镇安。东南曰东岭隘。形势如南西。下行道东岭入粤之仁化。距县治七十里而遥。距仁化界十五里而近。乘垣望可见十里。内有隙地容百十人。不数武有水泉。山旧曰轮子坳。以东岭限其外。故命之东岭。正东曰集龙隘。形势如南西。下行道集龙入江西之崇义。距县治四十里而遥。距崇义界三十里而近。乘垣望可见十里。内有隙地容百十人。不百武有水泉。隘初筑丰州亭。艰守徙于此。山旧曰花坳岭。以集龙团限其外。故命之集龙。东北曰永丰隘。形势如南西。下行入崇义。距县治六十里而遥。距崇义界五里而近。乘垣望可见二十里。内有隙地容千百人。不百武有水泉。山旧曰牛子塘。以永丰团在其内。故命之永丰。太平东岭之闲曰九曲岭。道峻削。艰上下。仅容一人行。无两山夹。故墩于其颠。墩受二十人。水泉近。距县治四十里而近。距仁化界二十里而遥。集龙隘之右三十里。偪崇义界曰百石邱。地平衍。旧无卡。今增焉。距县治七十里而遥。
其小路闲于各隘而不利修筑者七。南曰竹里坳带角岭马蹟岭冬茅江。东曰黄土岭坑。西曰姜阳洞。其西北路之达兴东可筑而未及筑者五。西曰竹篙岭江顾峡。北曰八寮坳寒岭头樟溪坳。有事时。皆当量寘防守。毋易视。守隘之人。自保甲出。就其乡户编壮勇。择机警为众服者统之。籍于官。时纠几焉。禁令赏罚。必明必信。守隘之资。富民量产出财粟。而立廉能者司出入。罔侵欺。罔妄费。人乃用命。守隘之器。鸟枪石为上。弓弩次之。戈矛又次之。先时相度地势。于太平隘得断碑。文剥蚀。略可辨识者九十七字。无年月。不知是何朝代也。其辞约曰。郴桂门扃。两山夹耸。天生要。桂邑黎庶。昔年被贼。本镇亲勘桂之四境。捐赀命匠永定关隘。奠安内地。扞御外侮。厥后兴土掘地。又得古隘遗址于隘所。石俨然。昔人先得我心。益以证此举之非刱矣。自今以始。时涂塈。修次舍。有其举之莫敢废。是存乎后之守是土与密迩是隘者矣。申画郊圻。慎固封守。独予责也哉。因搨其碑附案。而详记颠委以俟来者。
新甯县增修城垣记
曾国藩
道光二十有七年秋八月。(天)人李世德雷再浩为乱于湖南之新甯。有司檄远近有能禽贼。予白金五百两。于是吾友江忠源岷樵应募。部乡兵缚贼送官司。取所谓五百金者。归献堂上为太公寿。太公曰。长吏以赏罚驱民矫而不受。是堕上之信也。资人之力而专其利。是刓己之廉也。信堕无以驭众。廉刓无以立身。二者有一。将必不可。吾邑城垣倾圯久矣。若捐此金以兴修。官必嘉之。众必和之。众与而功易集。城完而民得安枕。此十世之勳也。岷樵从太公言。乃归金于官。而上其议。长宝道兵备使者杨公闻之大悦。亦输助五百金。知宝庆府事某公知新甯县事某公各捐若千金以助役。邑之士夫长亦鼓舞输财。争先辇运。兵事之后。刻日兴工。人人如惊鸟之愿治其巢也。大抵天下行省所隶。各有边区。与他省所隶相际。去会垣动以千里。往往万山丛薄。歧径百出。奸人亡命。啸聚其中。伺隙而为变。捕之此则逃之彼。鸟鼠奔窜。不可穷诘。或攻破山城。据为窟穴。辄以号召叛徒。声生势长相望也。若郧阳际陕西湖广之交。南赣际江西福建之交。以前明原杰王守仁之才。经略数年。仅而得安。而南山老林际三省之交。嘉庆教匪之役。丧师糜饟。乃至不可胜计。新甯亦山国也。实处湖南广西之交。匪人煽结。卵育其闲。瞰蕞尔之山城。而欲据而有之屡屡矣。往在道光十六年。蓝正樽以一亡赖揭竿窃发。几欲堕城而杀守吏。曾不一纪。李世德雷再浩踵而逆命。岂不以下邑孤远。城郭不完。有以诲盗而起乱萌哉。如又不从而修葺之。数岁以后。余孽复滋。将思一逞于我。此垣墉之卑窳者。可长恃之以为晏然乎。于是岷樵以二十八年二月举工。先治城之四门。有楼跂然而高。有阖俨然而坚。赤白焕然。而改其旧。遂次第兴筑。雉高于前者几尺。培而厚者几尺。补缺垣若干丈。增睥睨若干。都计土工几千几百。石工几千几百。金木之工几千。费钱几百万。以二十九年某月毕役。自是有可守之险。寇贼不敢规以为利矣。岷樵之来京师也。属余叙其颠末。俾后之守土者。不时缮治。无苟毁成功云。
立坐战营片咸丰元年
广西巡抚周天爵
再三月初二日。接仗既败之后。人心惶惶。因思前提臣罗思举有言。现天下火器最盛。猛烈无敌。原系神物。人以赤身当。虽孙武用兵。不能坚其约束。若遇十分悍贼。惟有先据高敞之地。立为坐仗。挖沟挑濠。坚深五尺之高。五尺之厚。四面围墙。弹不能伤。怯不容走。火弹少歇。人心自奋。总以尽贼先发。尽其锐气。俟贼四面偪垒。我火器大小齐施。势短节险。贼伤必多。愈鏖愈死。万不失一。臣亲见战状。始深信其然。遂令诸军于营盘五里外。先择善地。立一坐战之营。每日作为教场。夜间守之。以逸待劳。若据贼之綮。贼未有不至者。其设伏。则设伏为一营。其抄后。则抄后为一营。凡林箐菜园近村之地。略加修筑。皆可为伏为抄。其要总求厚为遮护。铅弹子火药罐迄不能伤。而立足始固。人不乱走。强弱尊卑。如在一城之中。贼焉有不敢且饥馁者乎。且一邑一墟。必有数十百家。一闻打单开角之信。无不凑集银钱米布。以救旦夕之命。与其倾囊于贼。何如同力筑堡。夫堡即城也。城可以守。而非城外羊马墙先为战地。则守孤城为难。今筑堡之外。先择坐战之地。即羊马墙之遗意也。奈官民全不晓此。遇事惊慌。纷纷告急。即纷纷拨兵应之。夫贼倏忽而来。我兵安能倏忽而至。方治装具。及方启行。告急者云贼退矣。则又调之他往。以此往往疲于道路。臣焦思如焚。惟有使之严堵要隘。以战为守。一面就武宣列营之地。一切布置。饬守大樟墟占城守象州要隘者。依法施行。即一面札饬通省为之。夫七年之病。尚求三年之艾。况此少事辛苦。而关死生之命者乎。卡外有战。堡外有战。并小村于大村有战。一违节制失守。先薄谴之。再犯施以重法。臣虽病惫。但有一毫所见。岂忍忘忽 国是。愚昧之见。是否有当。伏乞 圣鉴训示。
倡捐筑堡疏同治元年
江西巡抚沈葆桢
窃臣前因浙寇披猖。边防吃重。酌带兵勇驰赴广信督防。当将自省起程日期。由驿奏报在案。途次叠接探报。浙江抚臣左宗棠于三月十七十八二十一等日。在花园港等处累战皆。捷侍逆宵遁。江常肃清。臣于四月初四日行抵广信府城。闻左宗棠营常山。距玉山甚近。随轻舆减从。巡视边防。顺便驰赴常山。期与面商进止。适左宗棠已移得胜之师。前往开化进剿。臣未便越境远出。仍折回广信驻扎。窃以近日皖北各军。连克巢县含山和州等处。皖南各军。连克繁昌青阳石埭太平等处。该逆无地藏身。聚江浙。势穷则必窜。江浙土地荒芜。粮尽则必窜。而广信独当其冲。如由江常阑入信境。则广丰玉山先受其害。上饶兴安铅山弋阳贵溪继之。即江常有左军足恃。该逆不得不入闽境。闽地无隔宿之粮。仍必转窜信郡。则上饶铅山贵溪先受其害。弋阳兴安广丰玉山继之。现在侍逆李世贤虽经左宗棠痛剿潜遁。然信郡地处必争。该逆垂涎历有年所。宜及未雨绸缪。不当苟安旦夕。其为备患之计者。一则曰兵勇。再则曰团练。江省疮痍未复。饷绌而兵不得不单。尽驱以战。万一蹉跌。大有孤注之虞。固守各城。则乡村何堪蹂躏。且彼有可掳之丁壮。有可掠之资粮。累月经年。孤城亦有难搘之势。即使督臣曾国藩拔师踵至。城幸瓦全。而乡民流离颠沛情形。讵堪设想。况从前民视城为畏途。去之惟恐不速。今则咸知走之非计。有警则相率入城。粮少人多。转致速溃。浙杭覆辙。殷鉴非遥。此兵勇之未可专恃也。团练以乡里等夷。号令难于画一。怯者先退。勇者轻进。一人摇足。万众瓦解。闻警之际。人人各顾家室。心已不一。必死之寇。深入重地。撄其逆焰。无异以羊敌狼。胜则贪利竞进。终为所乘。败则无可退守。一而散。所峙资粮。转以资敌。即知厄险而守。各乡壮丁。或去所守之地。十里数十里不等。师无宿饱。每以馈食之难。致疏守望。而粮食散漫各村。一村被焚。皆胆裂。此团练之未可深恃也。臣再四思维。惟有仿坚壁清野之法。以辅兵力之不足。而期团务之必成。其法以大乡每乡自为一堡。小乡数乡合为一堡。周围如城。中设仓廒。以备米谷辎重。盖庐舍。以处老弱妇女。有事则丁壮凭堞以守。身家俱在。绝无后顾之忧。贼虽狡悍。无一人可掳。无一粟可掠。何由张其凶焰。固圉之计。无逾于此。然恐民力未逮。创始为难。不得不仿其意而变通之。查信郡土民。频年闻警辄徙。徙则必择其地之山深径窄天险可凭者。第能择而不能守。则我能往。寇亦能往。转以中有可欲。聚而歼旃。现示谕各土民。如所居之乡。本具四塞之势。有险可凭者。即于村口筑寨以资固守。其无险可凭者。则于向来就近避乱之所。通力合作。凭险筑寨。有山依山。有水依水。斯费省而工易集。就近函商左宗棠。亦深以为便。犹虑土民观望不前。臣谨捐廉千金以为之倡。饬令该地方官会督委员绅士周历履勘。择要兴修。勿任畏难苟安。以仰副 圣主绥靖岩疆有备无患之至意。
请通饬修筑碉堡启
胡林翼
粤西兵勇六七万人。皆选募于各省。其随行余丁夫役各色人工。计又不下二三万人。费帑已逾千二百万两。兵力饷项。不为不厚。然而围守永安之日。终日挑战。阅六七月之久。而贼终不出。所报斩获。岂尽实邪。永安窜逸之后。无战不败。将星动摇。侵轶省城。势更猖獗。兵将之勇敢者。多已伤亡。余人胆落。怯不任战。告急于粤东。而粤东多寇。饟餫不继。楚省自保不暇。救援之人。宏济之略。相顾不发一策。专待 庙算而后行。又不实力遵奉。以慰 宵旰。是粤事直不可问。城守半月。条理当密。明季瞿公起田。极言桂林形势可守。或竟无虞。而大势终不能济。然则粤事之失。其非不足于兵练明矣。驱怯战之兵。日日浪战。以冀幸其一胜。军兴三年。无一人深入贼营。探其虚实。贼营动静。无能知者。亦未闻设一奇策。引贼入彀。我 太宗文皇帝天纵神武。无战不设伏。无战不用闲。其于阿山叶赫萨本哈头。攻城奋力。不令再攻。今粤西乃弃民以尝贼。以此求功。窃所未喻。其失一也。久治之世。兵民晏安成习。心志不苦。患难未尝。则智慧钝而胆力怯。一盗夜呼。千人皆废。彼小事且然。况大寇邪。粤军兵将。卧耽鸩毒。即无疾病。亦半委靡。选将不精。束伍不定。以此言战。何恃不恐。以此言兵。虽多奚为。其失二也。戚南塘选兵。不用城市而用乡农。用意最精。愚见以为召远方之惰民以充练。不如即本境之农民以自守。今粤西之练。数多于兵。驰檄远募。游手惰民。尽入籍中。坐废岁月。漫无统领。一旦饷绌。职为乱阶。近闻索赏而后言战。交绥即退。并有输情通贼者。其失三也。田畴许逵。尚保乡里。尘埃之中。何地无才。何才不可策用。惟官不先用。则杰者思乱。懦者风靡耳。永安之民。如不通贼。何能接济七月之久。阳朔荔浦。如能浚沟筑堡。何能直犯桂林。古东之败。如得土人指引协助。何致全军败。惟官不用民。而民乃为贼用。此机一失。祸患无穷。其失四也。黔中与桂林最近者。惟黎平为甚。近日各属传闻不一。禀牍频来。卑府日夜筹思。设即调兵三千。势已极弱。然黔省核实。每月即需银万二千两。每年须银十五万两。以黔较粤。兵力尚不及十分之一。粤不能战。何望于黔。招练过多。恐亦非策。粤防奏凯。不知何时。经费之计。就目下而论。粤为充盈。黔为支绌。彼费至一千二三百万两。而终成虚掷。黔中岂能办此。是为黔计者。又不必从调兵设想可知矣。愚以为天下之势。必匿其所短。然后能用其所长。兵民之怯战久矣。言战不如言守。用兵不如用民。用民力以自卫。尤不如先用地利以卫民。破天下之至巧者以拙。驭天下之至纷者以静。公输之善攻。不敌墨翟之善守。譬之于棋。负者误于进取。胜者以慎守为算。其切喻矣。
熊公襄愍经略辽渖。惟扼形势。缮守具。主固守。不浪战。身之去就。系辽存亡。然考其方略。不过筑堡插柳。以防冲突。卢公忠烈督兵大名郧阳。依险立寨。筑土垣以保民。流贼遇公必败。所至饥疲。川楚教匪。嘉庆二年。德侯奏请坚壁清野。合州龚牧所陈调兵之害。添兵之害。乡勇之害。及四难十利各策。其时以糜费扰民之说阻隔不行。而糜饷扰民尤甚。至额侯经略川楚。于六年内复奏奉行。立见功效。干隆之季。楚苗不靖。福和两帅以重兵剿办不胜。而傅公重庵创立碉堡以制之。镇筸总兵富公志那愤司事者之岁费金钱。妄为招抚。遂以豢苗之资岁十余万。畀之傅公。以成设碉之功。楚人至今赖之。治安已近六十年。此近事之成效可考者也。又王莽传载田况所陈平盗之策。言盗贼情状。将帅不能破贼扰害州郡妄杀良民各情。无不切中今日之病。其言收合老弱。积藏谷食。并力固守。贼攻不能下。所过无食。剿之易灭。招之易降。又深似嘉庆六年以后坚壁清野情形。盖其所谓徙老弱于大城者。即后世之堡也。李牧备边。收民入保。终不亡失。是即筑堡浚濠之始事。合观古今之势。大抵开创之始。此策可不必行。盖乱极思治之日。人心物力为之一变。其坚定纯朴。能耐劳苦。壮胆智。少嗜欲。则不仅在朝之将帅官吏为然。即在野亦然。李牧为周季之人。熊飞百卢建斗为明季之人。惟德侯额侯傅公之策。龚牧之议。处乾隆极盛之后。目人心日安于便利。未尝艰难。非此不足以救民水火耳。本日据魏令王署令韩委员超刘委员毅驰禀。南路最要之八乐靠头四堡。大势已成。民苗亦知自卫身家。同声踊跃。成当不日。而卑府查阅地图。凡与粤界之处。约二百余里。以河流三大支为界。由远及近。由外及内。均当一律次第办理。日役土木竹石铁工千数百人。其章程目。则取法于前。而稍变通。其堡中防守之具。大概与城守相类。其堡外静僻之处。或铲削以杜人。或旌以示声威。或巡徼以绝窥探。守御果定。则扼要争奇。当可于守中言战也。
饬各属遵办守御事宜札
胡林翼
照得疆场效命。烈士之风。守城保坚。义士之节。军兴十余年矣。一郡一邑。于峙粮厉甲。绝不讲求。有司不能为先事之筹。一旦有警。全无所恃。是我有城不能御贼。贼且以城抗我。况贼匪守一城。即可蔓延数城。官兵复一城。旋虑别弃数城。守备之不修。坐使逆党得以乘虚肆扰。至于溃烂不可收拾。此吴楚及天下之大患也。鄂居天下之中。邻氛四警。戒备尚疏。兵力之所不能周。皆贼匪之所欲乘闲。且安庆围师得力。陈逆来援。必分多股。昔年贼救九江。而从松子关入麻城黄安。本图解金陵之围。而从甯国广德入浙江入东坝后路横出。非其明征耶。然则汉黄德之警变。固可计日而待。即当先事而筹。鄂军五万余人。进逼怀桐。分援吴楚巴蜀。兵分力单。势难兼顾。是欲保楚谋吴。急宜添练乡兵。讲求城守。以为庇民固圉之谋。分民财以保民。与任贼匪之夺吾民财。利害轻重。较然可。但使官吏不私一钱。上下联为一气。则事必可集。功必可成。昨经本署部院札饬司道通筹会议。酌定守御章程。务使各属绅民一体周知。该州县刻日延请公正绅耆。赶紧筹办。其一切添修碉卡盘查关隘。与夫葺城浚濠。储备米粮军火。及养勇多寡之数。仍各因地制宜。自行妥议。统限文到十日内禀复。定限四十日一律办齐。如贼到。限婴城固守百日。百日之外无援。督抚统兵官执其咎。百日之内不守。或以带勇迎剿为词。致城池失守者。州县任其罪。此事期于必行。粤捻之祸。近在眉睫。刻不容缓。该绅民身家性命所系。谅不惜小费而忘大义。该州县责任守土。更不得畏难苟安。怠忽从事。如有奉行不力之州县。是其心先存一去志。应即先行揭参。不准仅以撤任了事。并另选堪胜边才者。由司委派前往摘印任事。此本署部院思患预防保固危疆之至计。慎勿玩视。除广济罗田蕲水无城。应守边界碉卡。蕲州城临江岸。应守边地张家塝一带。均已另札饬知。除行黄陂孝感黄冈黄梅麻城黄安安陆随州应山襄阳枣阳各州县外。合行札饬。札到。该府即便分饬各州县。一体速遵妥办。毋稍怠忽。章程六条。开列于后。
一择绅董。以人之贤否为举废。用人不当。覆败可以逆睹。一邑之大。岂无品节自励。不贪利欲之人。足为邑人信服者。但正人不轻出入衙门。往往官不及知。须周谘博访。按名延接。细心察看。于城中设立公局。择老成练达。声望尤着之一人。以为局董。以稍次者一二人副之。一切事宜。及分途办事各绅士。悉由该县会商局董。斟酌任使。以收得人之效。
一筹经费。鄂省数苦贼氛。几无完土。民力无余。已可概见。然害至患生。近在眉睫。守御之赀。省局支绌。不能丝毫挹注。即该地所征钱漕盐厘各。尽数解省。仍不准丝毫动挪。则不得不藉资民捐。为该民统筹保卫也。务择城乡公正绅士。分途劝办。不准按亩摊派。致蹈前辙。但察其家有余赀者。劝令捐输。一面禀请省局。给发空白部监。遵照新定减成捐例。按捐输多寡。随时填给。以示激劝。其捐数较少。不合给予职衔者。由首士开列捐户姓名。注钱数于下。粘贴村镇。以昭核实而杜侵渔。
一募勇丁。大县酌募千人以外。中县八百。小县五六百。须挑选本地精壮。概不准以老弱充数。照营制编立哨队散勇名册。以资统系。仍登明乡贯年貌。取具保结。以防匪徒混入。其管带绅士。宜诚朴。不宜油滑诡诈。口粮一切。由该官绅自酌。
一完城守。城池为通邑根本。最宜修葺完善。尤须于城墙外加修空心台。仿照碉式。于中下二层。枪小眼。其城外向无濠沟。及有而淤垫者。一律挖浚宽深。濠内岸筑土牛墙一道。仍留枪眼。保护城根。以资固守。修浚之役。即以募勇为之。
一备器械。子药枪刀矛旗帜帐房。为兵勇所必需。除团勇归各团制备给发。其城守并派守碉卡各勇丁需用之物。由公局领取。须及时制造。件件坚利适用。不得浪费。或临时添募多人。不及备办帐房。即用竹芦各席。盖作帐房式样。涂以石灰。亦足蔽雨日而眩贼目。
一储食物。守城以米粮为先。一日不食。内乱立生。平时谕令在城商民。务将所收乡间租谷。运归城内即近城村庄。每值稻麦登场。除酌留全家口粮外。余亦寄诸城中。无事就城变价。有事举家入城就食。可免临时搬运。而余谷照价粜卖。仍不失为己有。其各乡捐赀。或兼收谷石。令其运送城局。备勇丁口粮支放。亦两便之道。应由该官绅因地制宜为要。
复孙树人司马书
胡林翼
弟前言守碉守卡。须有专责。有专汛。作为静局。战兵援兵。须有定力。有定势。作为并力援应之局。应如何办法。有无变通损益。尚未奉复。祈深思远虑之。设险之法。莫如坚壁不战。用乡兵之法。莫如敛民自守。李牧治赵。教民作保。即俗字之所谓堡也。自李牧开此法。驯至明季熊袁孙诸名将均以筑关设保。敛抑自固。世人不用心考究耳。大抵山山内不失。则太湖蕲州蕲水均可无警。此地不肖筹画二年。心力颇瘁。用例外之赏。行法外之法。亦惟弟乃能执其咎。近人无此挥霍手笔。亦不耐此烦琐也。总宜蓄势山内。二三年之闲。不得更变吾法。则平时有藜霍不采之威。临事有高屋建瓴之势。中枢独运。妙利无穷。足下可以此函告之士。并舒桐边界之士。其洗涤私心。一力奉公。毋背我法。毋负我心。来函已寄存省局。可另备简要图说。通禀存案。庶后之忧边者。有所考监焉。
复孙树人司马书
胡林翼
得书具悉种切。近舒近霍山险各卡。次第完修。至为欣慰。惟迭次函札。俱言碉卡并修。来函言卡而不言碉。何耶。夫有卡之不可无碉。前后各批札函。已详言之。鄙意一卡总须五碉。或三碉。或六七碉。如品字形。心字形。梅花形。凡卡外一里二里迎于必由之路。排设数碉。卡内拒于必由之路。横立二三碉。均可制贼之死命。即兵溃勇散。贼即逼卡。仍莫可如何。又或于卡门内相距十丈八丈六丈正中门设一碉。卡门外十丈八丈六丈亦设一碉。均大有益。高下因其势。左右酌其宜。务乞妥酌兼修。坚实落成为要。
麻城县禀覆修建碉楼批
胡林翼
麻城为山地。设险守国。深合古道。单碉总嫌单弱。一二处工成。再相地补足三五七十碉。则防范乃密。又近日以纸为碉式。其下层须实地三尺。三尺以上。乃开门。须小梯而上。其由下而上之第二层。约九尺。其由下而上之第三层。亦约九尺。其四层在顶上。须周安女墙。一切须详细审思。设身处地乃妙。至于 朝廷爵赏。非我所敢专。尤非我所可吝。然必积劳乃可得赏。稍有滥予。不仅不能激励人才。实足以败坏风俗。试思昔年湖北保举。不为不多。究竟真出力者遗之。而钻营者得之。人不知感。事亦无成。此又我所深惧矣。
复毛骥云中丞书
胡林翼
奉手书并另件。领悉种切。穆参将陶训导二人。和衷共济。深堪嘉尚。亦足征阁下推诚布公之雅度。捻氛稍远。暂纾北顾之忧。惟豫州之兵力已殚。殆必及于楚矣。可及时闲暇。离樊城市外一里半里许。作大濠。内为土墙。墙外通车人行处。各安碉楼二三座。左右夹拱。以备击贼。碉式参差如品字形。心字形。相离约台枪彼此可及。其碉座以空心开小眼。横列三层。每层五六尺。低者去地四尺余。尤须多列眼。二层作门。外大内小。可施放鸟枪。其稍上一层亦如之。其最上一层。如城上门楼式。可以眺远。可以火包灰罐石块喷筒等物抛掷。其守碉之丁。寝食便溺。均在其中。傍墙濠之内。穴一门。梯而上。入门即将梯收入碉中。放闸闭门。其平时祗须碉丁四五人。持铜锣木梆。枪手日夜巡守。有警。将枪手助之。约每碉不过容十人十六人而止。贼以万人来。亦仰望叹息而莫可如何。其乘衅而来。其掳物而遁。均畏碉中枪大之远击而中伤其头目也。凯右营或当久驻襄阳。此良士也。所须马队。弟当函商揆帅。请其酌定。以马队向系揆帅专主也。
豫省筹备臆说
曹肃荀
安徽之事。鞭长莫及。河南之事。不可不急图也。皖匪屡犯中州。鲸吞蚕食。愈逼愈近。陈留兰仪之焚劫。传闻异词。姑置勿论。即如今春二三月间。贼由荥阳窜入新郑。焚杀惨不忍言。然犹未若钧台附近诸村之甚也。三月廿三四日。贼窜顺店花石头东白沙等处。屠杀有名姓男妇两万七千一百三十余人。其外商贾不知姓氏者。未易更仆数。登勇闻警。距东白沙五里而遥安营。纠合十里乡勇。与贼鏖战。杀贼骑百余人。廿九日王石里攻贼。历酉戍亥三时。杀贼数百名。贼乃夜遁。三十日。贼由舞阳窜鲁山。围城四日。闻下汤药村四科树乡兵来援。即于是夜遁去。一日走二百余里。惧乡勇之蹑其后也。由是观之。乡兵不独卫桑梓。兼能保城池。其所关岂浅鲜哉。夫用兵之道。能战而后能守。贼恃其众以犯豫。初非有奇谋利器操必胜之权也。诚能以一百几十州县为藩篱。城连城。寨连寨。使民兵之气。呼吸相通。进则战。退则守。则我之势常足以及彼。彼之势不能以及我。于是合全力以胜之。多为备以敌之。阻其隘以击之。乘其敝以要之。及其败而除之。以全省之民力。与偏隅之贼匪。较其众寡强弱之势。不待智者而决之矣。然此非积谷不能战与守也。豫省地滨大河。平原沃野。每值丰收。一岁足资数岁之用。正可借储军需。宜于州县郡城省会。设立粮行。而以大户充领之。如江南积主之说。除照旧办公外。一无苛政。不使视为畏途。则凡大户之粮。富商粜籴之粮。与散户寄放之粮。皆可陈陈相因。穰穰满家。万一贼窜城下。城内粮足。官民皆可壮胆。况野不留粮。自无劫掠之患。我兵民之壮健者。出战入守。更番休息。勇气百倍。各路团练。供给一时兵食。带兵将弁。自可四路追剿。贼伙即多。而进则无食。退则无路。其势自溃。是积谷屯粮。不惟保守城池。更便于行兵打仗。所谓足食足兵者。不外此矣。然余粮栖亩。而无坚城浚池以固之。则所聚之粮。适足为敌人之资。是讲积贮者。尤不可不修城池。修城以保良民。俾其有藏身之固。则百利俱兴。而百害可除也。内城苟不足容多人。则加添外城。往年某公守河郡。曾以南关为一郡菁华所萃。欲修长堤以卫护之。卒以事不果行。今则事急情迫。与其修长堤以保一处。不如筑外城以容多方。远方之民。如容不下。则必另筑卫墙。深沟固垒。出则可以种地。入则可以相守。寨与寨相连。县与县相接。民与民相联。脱令有警。顷刻传檄。可得胜兵百万。又何惧贼党之窜扰耶。肃闻现在徐州唐家集围子。趁黄河旧堤修成。天然卫墙。贼不能飞越而过。连年傅提军带兵剿贼。百姓出力助战。行之已有成效。以此形势。施于河南通省。或依山。或就堤。或平地筑墙浚池。俾袤延千里。屹若长城。并可容转徙流离之众。不至为贼掳掠而去也。无穷兵机不。出此三策之外。神而明之。存乎其人。是所望于当代之关心国是者。
遵札筹议江西防守事宜
邓仁
修城栅 江西省城女墙过高。向外不能俯察。宜于各垛口下。添土垫高。将卵石子平铺一层于其上。守城可免泥泞。急时可以击贼。使与胸齐。兵民外望下视。庶便击打。又马道太少。若急时往来上城不便。须多开磴道。每半里或一里。开道一条。安设栅门。拨兵看守。垛夫非挨班不准私下。闲杂人等。严禁上城。
清水道 江河隘口。宜预查明某处可明设守兵。某处可暗伏奇兵。船只可备攻战者。宜编定字号。往来船只及渔船。有警须禁止。
安敌台 省城北白沙过城处。立木城既虞火攻。掘深濠恐能填塞。似不如仿古敌台之制。于沙堆左右。各筑二敌台。贼来即派兵护守。两边顾视。便于夹击。台贵长出。不宜横阔。如台基长出一丈五尺。横阔只用一丈二三尺。基须下寬上削。或筑为三角形。而平其尖。两台相去不宜太近。近则枪自伤。又不宜过远。远则矢石难及。筑台。基用石。上用土。高须与城平。或再高数尺。墙头多开铳眼。于挨城处搭窝铺。以备兵丁轮替栖止。收藏火药器械。台下于兵丁往城外出入便处左右。或开一暗门。尤能出奇制胜。战守皆宜。
预储积 寇氛渐近。凡城外铜铁铅锡硝磺木石瓦米谷杂粮烛面煤炭油盐柴薪火把。一切日用所需。皆须搬运入城。或令自行择地堆积。或官给闲房收贮。并先行出示晓谕。一切仍系各家私物。官不得取用分豪。均令照常售卖。官有所需。亦照价购买。竹木一项。宜谕知大小商贩。已登岸者。速运入城。在水次者。均远移僻处。至近省各县。及城外绅民。堆积米谷在家与待价者。距省较近处。即运入城。照常粜卖。止许城内买食。不准颗粒出城。其距省窵远者。皆令移贮僻处。倘不早运。事急遗弃。官即收为守城兵丁之用。免资盗粮。
清四野 剿寇莫妙于清野。然省会非外邑可比。环城而居。屋庐鳞次。均令搬移拆毁出示早。则民心不服。且虞摇动。出示迟。则人思走避。拆卸不及。但城外三二丈内。有房屋如系木壁篾墙。焚烧犹易。若系高楼峻壁。则坚固难拆。贼匿其中。运土梯木。可以登城。挖掘城根。可安地雷。通地道。升屋骑脊。可以向城内击打。请斟酌情势缓急。明白晓谕。出示之后。有不拆毁搬移者。一逾限期。官即为分段焚烧。
设探报 凡贼来路及城外各要口。宜先查明道里远近。分设塘报伏探。某处几人。几日轮换。以及所需工食灯火之类。皆造册注明。仍派委员梭巡。伏探有能改装入贼营打听的实消息者。破格重赏。
编壮丁 守城必用垛夫。宜先查明城垛共有若干。每垛拟派三人或二人。共计需用垛夫若干名。拟派某色人充当。宜先酌定。临编时。系居民则令邻右具保。系贸易则令店主具结。老幼均不入编。氓富许其雇募有切结之人。分派定后。即将其姓名按地按人书于城墙粉壁之上。以便临时各认信地。尤须按守垛人数多寡。分为二班。一昼夜一轮换。百垛或五十垛。择一人为之长。一人副之。仍委官巡逻。垛夫皆须有器械。或官给。或自备。均不准空手。
设窝铺 每垛口五个。立人字大窝铺一间。上加苫。下用板铺。板下掘数坑。置大缸三四口。釉缸最佳。土缸亦可。口与地平。缸中多贮有小沙罐。备作灰瓶之用。板铺缸可以歇宿。兵丁罗置军器。守城时。以此缸贮灰火药各物。既免雨湿。又便取用。
备守具 一曰擂木。用长数尺沈重木为之。两头拴绳。用时两人扯绳下击。仍可收上。 一灰瓶。祗用石灰眯目。其体重。易于下沈而不能飞。宜用柴灰或细黄沙搀合。贮土罐中。好。以细绳缚之。 一石。每垛均将大小石子石块碎共为一堆。以便临时击打。 一人粪。每十垛挖一坑如。上设一铁锅。垛夫大小便均在其中。贼攻城时用柴草将粪水煮滚。用勺桶向下泼洒。着入肉烂痛至死。较之煮沸油糯米粥。省便而利用。 一备灯火。每五垛设一油纸镫笼。用一直木。上安五尺横竿。用细绳铁环悬之。垂向城外。离城身五尺。离地七尺。贼来易见。而贼无从仰视。灯笼下缀小石避风。上箬蓬遮雨。换烛即用轮更之人。不准延误闲断。违者。查夜官立予责打。 一鸟枪手上城。须多带装官火药铅子火绳。 一火罐火长枪短刀斧棍等类。宜查营中现存多寡。以便临时分设。 一多用竹片编篱作长方块。守城时。可蔽城下矢石。 一凡抛打之物。原为防贼上城。凡贼在十步之外。不准妄发。免致不能中贼。徒损实用。
设屯兵 贼氛渐近。城外必设屯兵。非仅为城中犄角已也。即以江西省城形势论。东北平旷之区。既虞贼寇蔽野而来。任意分布。西南巷道丛杂。尤易藏奸。我兵若株守城中。则皆为贼所据。出奇设伏。我兵将应接不遑。似须于城外各要害处所。在居民之外。相离一二里。即设一土台。安兵设。凡有煤炭渣土高坡处。皆可将坡顶平。用代台。以此驻兵。向前可以迎击。分伏可以钞袭。仍于房屋树木丛杂处。设旗帜以为疑兵。贼即分路而来。处处不能直进。牵缀贼势。彼自左右顾虑。不敢并力攻城矣。
分信地 城上分信地。宜派定官员绅士分守。某方用某色旗。不得混乱。绅士守城。须各就其家之便者。分派举监生员。及卫所官亦可派入。均令分班轮管。昼夜巡视。造册注名。
量兵马 预先算明城中共有兵马若干。中分若干为守垛兵。若干为战兵。若干为亲兵。若干为游兵。若干为奇兵。俱定有限制。明示科条。
分游兵奇兵 城上分游兵四枝。派守四方。某方有警。即往接应。他方兵不准轻动。以防城下声东击西。另设奇兵二枝。以为接应游兵及救火之用。
设选锋 警报到日。须选择精悍兵卒以为心腹。亲自统带。镇抚城中。防他盗。戢内应。定民心。壮士气。从古主帅。必有亲兵。不徒示威望而已。
安乡民 城外避兵之民。城内有亲依亲。无亲者官为安插寺庙内。先令各庙僧道报明注册。共若干名。搬令共居。将誊出庙宇。安置乡民。安置妥帖。即令委员带同地保详细识认。册内注名某人。向居何处。再令其同乡之人。共居一庙者。互相识认。十人递一连环保结。如有只身无人认识。又无随身什物。尤须加意查问。即非细作。亦即斥逐出城。
盘奸细 平时盘诘奸细。似应令委员分段细查门牌。除绅宦妇女外。挨户点名盘问。凡系寓居及小贸营生外来游民僧道。尤须细心盘诘。至茶坊酒肆烟馆妓馆澡堂赌场剃头铺。不难严禁寓外来之人。然驱逐不净。稽查不周。势必巧为避藏。踪尤诡密。不如阳为宽大。暗派干员及精细信心差役。改装采访。来去不常。早晚靡定。或买属以上开馆各色人。如能盘出奸细一名。密报到官。赏银若干。以藏奸之所。即为诘奸之人。利之所在。较易驱策。仍须严谕。不准诬攀。至有警报时。应于各城门设一公所。令委员与乡绅数人。带兵轮管。惟本府本县人听其出入。如系乡镇及别府县人。务须细问。城中果有姻戚往来之人。必得城中亲识保领。方许放入。至游食僧道。及外来医卜星相卖药等人。一概不准放入。
严火禁 失火之处。须防内应。先令居民各于门外用缸桶贮水备用。出示有失火者。依军法问斩。失火如在城上。各兵夫不准擅离信地。专用奇兵救火。如在城下。另行派员带该地方屯札之兵扑救。严究失火之人。城上尤须多设水桶泥浆桶城门楼防火。非涂泥浆不可。麻搭铁钩各救火物。
定人心 一有警报。即出示晓谕居民。自有兵将护城杀贼。不必警惶走避。致为土匪所苦。
设大 对城有高阜及楼房。城上须安大。防贼于对面起望楼。
严火药 火药铅丸。最为军中要物。库贮宜派兵弁护守。给散兵丁者。尤须随时稽核。
城门 守城将各门堵塞。最为用兵之忌。即兵少不敷支应。亦须一二门勿堵。以便应变出奇。
设瓮听 贼临城下。须绕城多掘坑。内安大瓮。使人坐其旁听之。瞽者亦可用。如贼击地道。必有声息。
定号令。分镫旗。明赏罚。三者为军中最要。应出自钧裁。未敢擅拟。
书玉山县城破地雷事
李元度
粤寇之陷全州也。穴城寘火药潜爇之。声若迅雷破地出。城塌十数丈。守陴者杂塼石掷空中。贼随以入。号地雷。及踰岭。涉湘道郴桂。掠业煤矿者数千人。益叱嗟立办。堕名城不可选纪。发而未破者。惟长沙南昌二城耳。若武昌庐州吉安杭州及义甯诸城。主者明知贼用此技。不能御。坐汔于亡。死数十万人。乌虖。岂劫数不可回欤。咸丰八年七月。余以平江军三千分守玉山广丰常山三县。贼自建甯出二杜关。猝犯广丰。守者裁五百人。闻警济师。千人往援。贼围之三。我军婴守不能下。贼詗知援丰者。率自玉山来。玉城虚。可袭也。十五日。贼二万掩至。守卒仅七百。城外民廛栉比。曰七里市。三里街。百货所辏。余亲逆战十里外。断贼浮梁。贼以步队缀我军。骑贼趋上游。跐水渡。将薄城。余急入拒守。贼踞西门外市廛为窟穴。急火之。燔三十余户。贼扑火熄。聚残甓为垒。穴壁施火。平击城上人。我军坚守两昼夜。贼忽罢攻。钲铙声杂作。有老卒惊曰。贼今穴地。用钲铙掩锄钁声耳。昔破吉安义甯。皆此术也。乃悬赏令壮士缒城破贼垒。余立埤堄闲督战。飞中左颊仆。流血升余。幸斜击得不死。时十八日日昳候也。越日。军士来告。地道已偪城。计安出。余裹创巡城。知县袁君翼相顾失色。余忽悟拒之之法。急下令。起小西门汔北门。计城百丈。最受敌。每二丈。挖洞一。广二三尺。深五尺许。横出城根下。勿伤其址。土皆内辇。城以外勿透风。每队穴洞一。计洞五十。限半日成。违者斩。众未喻其法也。逾时工竟。问且何为。余曰。每洞选壮士。持短兵。昼夜蹲伏其中。饮食溲溺皆更代。贼穿隧至勿惊。鏦以短兵。可立毙。众如法行。袁君犹疑畏。余谂于介众曰。贼之为地雷也。必紧贴城根。忌偏斜。偏则不相直。忌旁泄。旁泄则力杀。计凿隧必横长十余丈。我先伏隧以待贼。是贼隧十丈。而与吾遇者五。其尚能逞乎。众皆噪曰善。十九日日晡。贼穿隧道将及城。亲卒来告。戒勿声。磨刃以待。俄斜穿及洞。众跃起。立殪二贼。隧隘。为贼尸所壅。不能出追。乃灌以水。隧道破。越日。贼渠登南门外塔山。隔江望城中。新土垒垒如蚁蛭。知术败。又三日。窜德兴。玉山围解。余上其法于鄂抚胡文忠公。公飞书报曰。子法信善矣。然我军亦用此制贼。若武昌若吉安九江。皆着成效。今方捣安庆。法为贼得。则吾术亦败矣。其秘之。余遂绝口不复道。其后安庆及江甯。卒用此法下。巨憝歼焉。益服公之远识也。尝徧阅兵家言。古法凿地道。止用以撼城基。或出奇兵掩敌。无潜纳火药轰城者。故备御之法。于古未闻。嘉庆中。王师平滑县。地雷法始大着。粤寇窃其绪余。所过多残灭。然卒以是自毙。天道诚好还哉。是役余情急智生。千虑中偶一得。以所守至约。故立谈破贼而不劳。今粤贼已尽殄。反覆思之。无以易此法也。笔之以告当事者。
与邑人论城守书
方宗诚
自旧岁粤贼窜扰湖湘。吾邑筹备防堵。将一年矣。不幸主意未定。章程未立。召募未足。器械未完而逆贼已破武昌。陷安庆。是时在我者战守未可恃。在彼者虚实未可知。是以合城仓皇流离。土匪乘机劫夺。县官逃亡。乡兵解散。当此之时。实危在旦夕。赖张君小嵩首先痛哭。激发义勇。马君命之起而佐之。董事诸君亦旋来整理局务。筹资练勇。缉匪安良。城局既振其纲。乡局因助其势。小敛。四境安恬。不得谓非诸君勤劳之力也。使竟由此立定规模。守城杀贼。共奋忠义。驯致承平。不特自保身家。亦且功在桑梓吾侪小人。当不知如何感激矣。今者贼据省城。正宜竭力坚志之候。乃闻局中诸君。惟恐人心不齐。资用无出。有藉口脱卸之意。而局外诸君。又或各逞私见。各生议论。或且徒幸贼之不来。或则自恃己之有窟。势将撤散大局。全无固守之心。愚窃以为皆过也。夫城池者。合邑公共之城池也。性命者。合邑公共之性命也。苟人人欲保全其性命。自当人人共守此城池。城池不守。性命未有能苟全者也。某思之既熟。虑之甚远。请为诸君详陈之。我 朝深仁厚泽二百余年。而桐城世族人文。尤为天下之望。忠臣义士。史不绝书。何至今日遗风顿尽。试问局中局外诸君。或身登仕版。或名显甲科。即或纳粟头衔。怀才未试。而远祖近宗。亦尝为 天朝臣子。封赠之荣。何自而得。门第之盛。何自而来。衣租食税。妻子安逸。车服炫耀。享谁之福。即至身为士民。家无担石。而仰事俯蓄。安土乐天。子孙绳绳累世不绝者。伊谁之赐也。今逢 国家多难。而我等但图其私。富者吝财。贫者啬力。人出己见。争闲气而不顾大局。城池官府。势将委而去之。清夜扪心。其何以对我 皇上。且前此安庆江甯扬州镇江。弃城不守。受贼毒虐。已有明验。六合江浦江西河南怀庆诈州。固守不破。已有明效。我等人孰无良。何不学伊古以来效死勿去之义民。而学彼弃城而逃之官吏也。保一城即为 朝廷振作一城之正气。守一日即为 皇上搘持一日之纪纲。人人如此存心。始不负封赠之荣。始不愧门第之盛。始足报二百余年食毛践土之德。此其不可不守者一也。祖宗之所以与我者遗体也。而我之所以报祖宗者禋祀也。前闻贼之所过。大家逃散。贼斧祠堂之木主。或投水火。或弃粪壤。闻之切齿。思之伤心。试问局中局外诸君。资财妻子。与祖宗孰重。平日席祖宗产业以养身家。藉祖宗家声以耀闾里。至此之时。计资财。顾妻子。各为巢穴以求安全。而祖宗神主弃置不问。任贼烧毁。任贼斧斤。其城居不去者。亦但徼幸贼之不来。而非有固守之志。设有不幸祖宗木主受其秽污。他日何以见祖宗于地下。此其不可不守者二也。
正月之行。犹云我之战守未可恃。今则练勇数百。武艺娴习。火药精良。石堆积。干矛锋利。刀械齐全。盖诸公耗精劳神。将近一年。合城费金糜粮。已数万计。而况坚城一座。可当万夫。带勇诸公。性皆忠义。以战虽非有余。以守未见不足。若复各怀私见。尽弃前功。齎寇兵而助盗粮。不能卫人。反以害人。不能灭贼。反以资贼。岂非大违义理。甚失初心。虽曰事关天数。非人所为。而清夜扪心。亦岂可谓无憾也。试问守志不定。火药兵器。何以藏之。练勇众多。何以散之。贼若据城而守。何以安居。贼若一掠而空。土匪四起。何能复制。贼一来即让。设使至再至三。成为要道。又将何以各谋生理。故与其事败而图之。不如乘今日全盛之时而图之之为愈也。此其不可不守者三也。正月之行。犹云贼之虚实未可知。今则自贼中逃出者。莫不谓贼皆虏胁之徒。并无伎俩。不过严其法令。大其虚声。观河南江西固守。杀贼数万。洵哉贼不足畏也。今我邑练勇。果能一鼓作气。即可百以当千。况我主彼客。我逸彼劳。来则固守。去则追剿。或先伏勇河干。烧其船帜。抢其辎重。或先伏勇山谷。乘其围城出救。与城中练勇内外夹攻。又约西北二乡随后来助。虽真贼千万。亦必破灭殆尽。而况胁从者多。我既盛强。彼必解散。一次丧胆。永不敢来。此长治久安之策也。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夫贼犹犬耳。人愈退缩。彼愈狂吠。人但坚立。彼必远扬。若再用术以弭之。便可制其死命。此其不可不守者四也。若曰人心不齐。财用无出。是固然矣。自古办大事决大几。岂能必愚夫愚妇之心皆同一气。惟人心不齐。而己心自齐。人心不固。而己心愈固。则自然一唱百和。如响应声。故但使局中局外诸君。愿守者先立其纲。愿出者听从其便。百家不去。即与百家共守之。千家不去。即与千家共守之。急立一册。愿守者注名。愿去者亦注名。而城外居民愿入城守者亦注名入册。不拂人情。各从其志。如此。则人心焉有不齐。至于资用。则必公同竭力。愿守者既或出财。又或出力。以保此身家。愿去者即不出力。亦必出财以保此屋宇。二三搢绅前辈。或身为显宦。或齿为达尊。或箸述等身。或富连阡陌。既为一县之望。必为一县之倡。虽年力衰迈。不能劳力劳心。亦当首出倡捐。以副人望。上以报 国家之恩遇。下以振乡邑之颓风。使后进钦为典型。情无从异议。又如一二寒儒。素负文望。虽盎无储粟。身无完衣。亦必竭忱捐助。使中户无从藉口。集腋成裘如此。则财用何至无出。至于要隘之处。集贤关宜请重兵进剿。王家套宜谕东乡堵御。至枞阳为贼出入之区。尤不可不严为防守。宜急请吕公委成邑侯。开仓募勇。散给贫民。拦河下桩。阻遏舟楫。此于费既不广。又为义所当行。不然。我县官之仓。竟听贼封而不问。而枞阳一镇。竟听其为化外之民。不特要隘之忧。实亦官绅之耻。愚人不察。以为不可激贼之怒。不知贼之所以猖狂者。以官民多无正气也。若我之正气既壮。则彼之邪气自消。岂可自馁其气。而使邪气乘闲而入。此其不可不守者五也。
夫大乱之生。起于人心。既以人心不公不正而招之。则必恃人心惩忿窒欲以解之。故今无论身处局中。名在局外。总宜和衷协力。不可各逞其私。相视当如一家之亲。相顾当如一身之病。则以和感和。而戾气自不得入。以义激义。而邪气自无可乘。此似迂腐之谈。而救乱之方。实无有善于此者。若不知修省。不知恐惧。心术善者。止思自保。心术闇者。时怀忮人。不顾大局。不奋公义。惜财惜力。用诈用贪。吾恐以戾召戾。以邪致邪。不有人祸。必有天刑。不有近忧。必有远患。故不特如前所云。无以对 皇上。无以对祖宗。无以对自心。无以对桑梓。即为身家性命之计。亦恐非自安自利之道也此其不可不守者六也。某本无职守。亦鲜才能。徒以上念 国家。下忧乡里。深恐守志不定。弃城如遗。功坐成而复毁。事无实而妄费。故敢平情论事。仗义昌言。伏望诸君熟察之。
复与邑人论城守书
方宗诚
是月十五日曾肃一启。县之通衢。言城不可不守者六事。深冀各除意见。共奏肤功。非为私身之图。诚恐大局之坏。今已数日观者首肯。论者心平。然而城守之志。终无定见。城守之事。仍无定议者何也。岂忠孝之说。迂腐之谈。不足动诸君义理之心。回诸君利害之见邪。则请专以利害言之。孔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夫贼之来否。未可定也。来之迟速。亦未可知也。惟一意守城。则贼未来攻之时。犹可各治生理。既解围之后。仍可共图安全。平时虽是戒严。而警急不过数日。若不以城守为志。徒以迁徙为能。则贼一日不灭。必不敢复回故庐。贼一日不来。又不能竟弃旧宇。一家分处。两地难安。富者伤财。贫者废业。废业既多。则可忧之人不必在贼。伤财既广。则可虑之事不独居城。即如租课一事。此时守志不固。私见相持。大局既倾。租税难定。虽使稍有所入。亦将置之何所也。又如屋宇器物。委而去之不难。恢而复之匪易。山中之僦屋而居。岂若世守之业哉。且乡闲岂尽骨肉之亲。主人岂皆患难之友。始不过藉宅图利。继必至因利生争。其中弊端。不可究诘。又况局中局外诸君。平日虽非作怨之人。抑岂无招怨之事。世风不古。所至皆然。人情之险。于兹为甚。贼方未来。尚且狡焉思逞。贼若既至。岂甘独受其殃。假若以凶恶之辈。为向道之人。虽虎穴可穿。岂兔窟足恃邪。若藉仕宦之声势而弃城不守。声势已不足畏人。若仗武力之勇夫而弃城不居。勇夫岂果能保我。吾恐受祸之事。比城居更惨。罹害之日。比城居更长矣。何如共守城池。尚可仗官府之威以自全。尚可藉大众之力以相保也哉。某野无半陇之田。城无五亩之宅。可去可处。何惧何忧。况夭寿不二。死生素定于胸中。惟乡里情殷。患难总期于共济。深知处今之事。当今之时。惟致命乃可救命。惟舍生乃可全生。救己必在救人。保家必先保邑。鼓其正气。自可以灭贼。全其仁心。始可以格天。故不惜作赵良之药言。效贾生之痛哭。惟诸君清夜之中平旦之际三思焉。
皇朝经世文续编卷八十八
兵政十四塞防上
武进盛康旭人辑
外藩蒙古要略序
李兆洛
祁鹤皋先生之在翰林也历年最久。尝被 命为蒙古回部诸王公列传。皆内检黄册。外译舌人。仅能通晓。久而后成。既成。又为当事齮齕。复迟之数年。盖先生于蒙古回部之事。尽劳勩矣。既进呈。为 钦定蒙古王公列传。编之四库。先生之为是书也。先以年月日编次。条其归附之先后。叛服之始终。封爵之次第。以为纲领。而后分标各藩之事迹而为之传。名曰外藩提要。是传仿史记。而提要仿通监也。春圃学使视学江左。行辕在江阴。而兆洛忝主讲席。因进见。叩鹤皋先生诸书。学使因以西陲纪略见示。而曰。外藩提要尚未刻也。兆洛因请而读之。既卒业。谨拜手稽首作而言曰。鲰生伏几案。终世占毕。蒙然不能见五帝三王之盛德大业。炳耀宇宙。其度量所存。心志所及。不知若何其大且远也。乃于此而恍然遇之。 皇天眷佑有清。懋笃世德。全付以覆焘之下所有疆土。无有内外。成大一统之规。亦惟 列圣追配皇煌帝谛之盛业。长驾远驭。用宏兹贲。承平晏安。二百年于今。翼子贻孙。君臣同庆。以享天之福。逮三代以下之极轨。夫岂拘学之士。井蛙之识。所得窥其运量哉。 太祖高皇帝抚有科尔沁扎赉特杜尔伯特郭尔罗斯。 太宗文皇帝绥定奈曼巴林扎噜特喀喇沁土默特敖汉四子部洛茂明安乌喇特阿噜科尔沁翁牛特克什克腾乌珠穆沁浩齐特苏尼特阿巴噶鄂尔多斯。 世祖章皇帝又纳喀尔喀右翼。 圣祖仁皇帝又纳阿巴哈纳尔。而内扎萨克四十九旗备。乃平喀尔喀厄鲁特土尔扈特西藏和硕四部。 世宗宪皇帝以西藏编设扎萨克。 高宗纯皇帝平杜尔伯特。皆编设佐领。编以旗分。其于诸藩也。容之如天地。养之如父母。照之如日月。威之如雷霆。饥则哺之。寒则衣之。来则怀之。劳则劳之。患则救之。量财而授任。疏之以爵土。分之以人民。教之以字畜。申之以制度。一民尺土。天子无所利焉。寸赏斗罚。天子无有私焉。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旷然更始而不惊。靡然向风而自化。虽背恩悖义。如腾机思和罗理罗卜藏丹津阿睦尔撒纳等。叛则讨之。遁则宥之。降则舍之。甚至噶尔丹之为患边圉。屡肆突犯。败困力竭。逃无所往。犹拳拳赐书招徕。开布诚信。许以不死。盖所以求服其心者。谆谆无已也。 仁皇帝以喀尔喀诸部逼于厄鲁特。率众归附。矜其穷厄。发仓储以赈其乏。赐白金茶布以给其用。买牲畜以资其生。使皆得其所。 纯皇帝以土尔扈特逼于俄罗斯。率众来归。赐马牛羊二十余万。屯粟四万石。革裘五六万领。布棉十余万。帐千具。至者如归。而费国帑皆百余万。上以此感。下以此应。服教畏威怀德之思。千万年曷有极哉。
盖外藩诸国之人。如童蒙之天性未漓。敦直以亮。故条教少而变化速。直省之民嗜欲深。则天机日薄。顽懦而诈。故扞罔时闻。而刑无由措。扞罔时闻。则罔日益密。刑无由措。则小不正积而至于大不正。此兆洛所以感激于外藩之日沐浴于圣人之泽。而直省之民。反自外于瞻天就日之中者也。先生此书。于 皇朝数百年以来。所以绥养藩服者。无不综具。其缘起悉载。着 列圣恩德之所由隆。明威之所以。恍然造化之亭毒。皇极之相协。如读邃皇之书。睹鸿蒙开辟之规模焉。乌可不令承学之士。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了然于天人之故哉。
蒙古游牧记自序
张穆
我 皇清受 天眷命。统一天下。薄海内外。悉主悉臣。治道之隆。登三咸五。而北戴斗极。西届日所入。廓疆畛三万余里。靡不服属奔走。礼乐朝会。赋役法制。条教号令。比于内地。盛矣哉。古未尝有也。然内地各行省府厅州县。皆有志乘。所以辨方纪事。考古镜今。至于 本朝新辟之土。东则有吉林卜魁。西则有金川卫藏。南则有台湾澎湖。莫不各有纂述。以明封畛而彰 盛烈。独内外蒙古。隶版图且二百余载。而未有专书。 钦定一统志。会典。虽亦兼及藩部。而卷帙重大。流传匪易。学古之士。尚多懵其方隅。疲于考索。此穆蒙古游牧记所为作也。蒙古以畜牧为业。不常厥居。且译语多歧。无从考证。地理家纪载阙如。职是之故。不知史称匈奴随逐水草。然各有分地。居东方者。直上谷以东。居西方者。直上郡以西。而单于庭直代云中。此即今四十九旗所居之地。可知北方部落大小相维。略如郡县之制。自昔已然。 本朝因而区画之。一命之吏必请于朝。一石之粟必输于官。疆理之法尽美尽。由是臣喀尔喀。平准噶尔。降杜尔伯特。来土尔扈特。城乌里雅苏台科布多塔尔巴哈台。以治之。北守库伦。西守伊。以控制之。形势既得。中外永安。用以亿万年无疆之 盛治。周官重体国经野。孟子言行仁政必自经界始。岂不谅哉。今之所述。因其部落而分纪之。首叙封爵功勳。尊 宠命也。继陈山川城堡。志形胜也。终言会盟贡道。贵朝宗也。详于四至八到。以及前代建置。所以缀古通今。稽史籍。明边防。成一家之言也。致力十年。稿草屡易。凡 国家丰功伟烈。见于方略诸书者。罔不敬录而阐扬之。其近年兴建。则又询诸典属。访诸枢垣。以蕲精详而备讨论。阅者手此一编。亦足以仰窥 圣神功化之万一矣。昔吾乡祁鹤皋先生着有藩部要略一书。穆曾豫雠校之役。其书详于事实。而略于方域。兹编或可相辅而行。异时为舆地之学者。傥亦有取于斯也夫。
在一统志馆上当事诸公书
龚巩祚
内阁中书本馆校对官龚巩祚。上书各中堂各大人各先生合下。本馆现在续修大清一统志。自干隆三十九年书成后。伏遇今日重修。欣贺无量。续者纂其所未载。修者订其所已成。巩祚与校对之役。职校耳。书之详略得失。非所闻。亦非所职。虽然。窃观古今之列言者矣。有士言于大夫后进言于先进之言。有僚属言于长官之言。僚属言于长官。则巩祚职校而陈续修事宜。言之为僭。为召毁。士言于大夫也。后进言于先进也。则虽其言之舛。先进固犹辱诲之。巩祚于西北两塞外。部落世系。风俗形势。原流合分。曾少役心力。不敢自秘。愿以供纂修协修之釆纳。而仍不敢臆决其是否。恃中堂以下之必辱诲之也。不得以官牍请。为书一通。如干条。如后方。
一 钦定西域图志。及 皇朝文献通考。四裔考。皆于西边新疆外。胪属国一卷。西边有布鲁特哈萨克爱乌罕纳木干安集延痕都斯坦诸类。旧志约略开载。窃谓西有西属国。北有北属国。北属国之情形。与西属尤不同。北属往往错处喀尔喀伊之闲。东北则错蒙古黑龙江之闲。 天朝亦往往用其兵力。如乌梁海。则 圣祖平漠北用之。 高宗平准噶尔用之。巴尔虎。则 圣祖平罗刹用之。科布多七旗。则以贸市。至无虚月。皆见忠悃。非安集延等孤悬葱岭者可比。是故 钦定蒙古王公表传。则尝取科布多之札哈沁一旗。考其世系。书其功绩。以壮盟府之藏。而乌梁海一国。三支分处。自讨噶尔丹招降后。和罗尔迈遣使贡貂。至今年班不绝。在唐努山者。则有和罗尔迈见档册。在阿勒坦淖尔者。则有特勒伯克札尔纳克皆见档册。于功不为尟矣。于恩不为閷矣。旧一统志于新旧藩服外。一字不及之。疑于无此属部者然。今开馆续修志。似宜行文理藩院征档册。将三处乌梁海头目宰桑各部落界送馆。以便增补。
一本馆现存贮 圣祖圣训。及平定罗刹方略一书。方略为 文渊阁未着录之书。内各有巴彦虎事蹟数条。各官书于巴彦虎皆不及之。但称巴彦虎现有借牧呼伦具尔一事。按巴尔虎旧牧。当在尼布楚雅克萨城之闲。与内藩之乌珠穆秦地势正相直。宜檄理藩院行文黑龙江将军。将其头目迁徙年月部落界移送到馆。本馆以 圣训方略核对之。即可纂补。一札哈沁族类虽细。已蒙 钦定表传胪入。宜将禡木特一旗。现在牧科布多之何所。补入北属国。如补乌梁海巴尔虎之例。
一北之有科布多。犹西之有青海也。青海为部五。而科布多为部七。考现在档案。其不与商民通市者二部。曰土尔扈特。曰和硕特。其与商民交易者五部。曰杜尔伯特。曰额鲁特。曰明阿特。曰札哈沁。曰乌梁海。此七者。惟札哈沁得上见于表传。六部无闻。表传原为纪功绩而作。无功者不书。一统志地书也。焉得而削之。考科布多地。界在喀尔喀之西北。伊东路之东南。宜行文参赞大臣。将札哈沁及六旗土界旗分。一一移覆本馆开载。又此处乌梁海之与唐努山三乌梁海。同异合分之故。迁徙之年月。可一移覆。藉略见焉。按此在科布多与哈萨克接壤之处。距唐努山三支太远。疑非同类。一北厄鲁特者。本准噶尔绰罗斯同族。阿逆未叛时。首先来归。 诏隶三音诺颜部。据理藩院档册称。现在盟于齐齐尔里克地方。现旗二。爵二。贝子二人。一称厄鲁特旗一称厄鲁特前旗者。是与 皇朝文献通考合。旧会典称一旗先驻达拉尔河。一旗先驻喀尔喀河。文献通考袭是语。 钦定王公传。称阿利尔布坦一族。先牧喀尔喀河。后牧推河。后乃徙牧乌兰乌苏。丹济兰一族。先牧喀尔喀河。后牧西舍穆棱。后又牧推河。后乃徙牧乌兰乌苏。年月皆在。始皆当称推河厄鲁特也。继皆当称乌兰乌苏厄鲁特也。何有曾牧达拉尔河之文。旧典。
一歧矣。于乌兰乌苏外。别出推河厄鲁特之号。似乎以阿刺布坦族为乌兰乌苏。以丹济兰为推河者然。二歧矣。细绎王公传。推河始立六旗。一旗是辉特。一旗是贺兰山之分支。与此无涉。此共四旗。茂海一旗叛亡。亦弗数。阿刺布坦之两旗。后两札萨克为一。兄终弟及。兄无嗣。故其一旗。则丹济兰子也。旧会典系干隆二十六年所修。此旗年月。亦难臆断。大约与典不甚相先后。典乃称乌兰乌苏为两旗。而不连所谓推河者数。若曰从其朔。则朔当是五旗。何但二乎。三歧矣。旧典外。巩祚所藏戊戍内板缙绅。书与典同。又王公传。王公表。皆称丹济兰先封贝子。其子先封公。后封贝子。并无先封台吉语。旧典及戊戍内板缙绅。皆于乌兰乌苏。则注曰两旗。贝子二人。于推河。则注曰一旗。台吉一人。四歧矣。官书处处不合。再四考订。惟有敬遵 钦定王公表传为的。余书盘戾纠紾。而旧一统志遂一字弗及之。无可考。
一所贵乎重修者。谓将纠旧误。补旧阙。亮非抄袭沿承而已。旧一统志于两牧地。既不道及矣。而于西套贺兰山厄鲁特之下。忽注云。一旗系阿刺布坦裔。一旗系丹济拉裔。贺兰山在青海之东。乌兰乌苏在沙碛之北。相去将六千里。一系绰罗斯族。一系和硕特族。今置和罗理名氏于不问。以北人之祖先。移赠于西。亦岂舛之细者矣。纠而正之。诸公岂有意乎。
一旧志。于青海下。奋书云。青海为四卫拉特之一。于西套下。又注云。四卫拉特中。北厄鲁特居其一。考四卫拉特。皆在天山北路准噶尔地。一绰罗斯。二杜尔伯特。三和硕特。四土尔扈特。后土尔扈特逃往俄罗斯。乃补入辉特。见于 高宗纯皇帝御制文。及种种官书。种种档册。无弗合。青海是地名。非部落名。非种族名。其地则和硕特族居之。后辉特有居者。后土尔扈特种有居者。后绰罗斯种有居者。后北方之喀尔喀种有居者。又番僧察罕诺门汉之属僧。亦编旗而处之。将合此六者而指为四之一乎。北厄鲁特。乃绰罗斯之一支。以北为四之一。将置其全部于何称。今之修官书者。阅至此。其谓之何。
一西套厄鲁特两支。一和硕特。一土尔扈特。皆与青海近。戊戍内板缙绅。胪序青海之后。不误。旧会典乃于两支中夹叙一乌兰乌苏。失之矣。旧一统志仅开载贺兰山之厄鲁特。而不载额济内河之土尔扈特。应补。
一地名。半以种族而得名。人皆知之。至地有以人徙者。无城郭之民类然。如明时兀良哈三卫。福余卫是嫡酋所居。出口即是。泰甯卫出关即是。始则地因人得名。继且挟地名而徙。今之乌梁海。遂为 皇朝极北境矣。和硕特有借牧科布多者。尝见科布多大臣章奏。遂称其一区为和硕特矣。札哈沁本西域汛卒之称。自安放科布多后北方遂增一部落称呼矣。旧地名新地名类此者极多。考沿革者。宜略知此。
一修书宜略知钩稽法。如四卫拉特。三有姓。独土尔扈特无姓。由后言之。虽谓土尔扈特即是姓可也。谓和硕特即姓和硕特。无不可也。由前言之。固皆以地名为姓。敢据彻辰萨囊书。称其出恭博地方。定土尔扈特为恭博姓。
一卫拉特。是五族公共之称。各种官书。独于绰罗斯一族。则单称厄鲁特。不知始于何例。然如西套贺兰山。及青海之厄鲁特廿有一旗者。细考实非绰罗斯。乃和硕特也。与它处又不画一。今宜定一例。连姓称绰罗斯厄鲁特。而西套青海。皆改书和硕特。
一青海四部。为旗二十有九。此外实尚有绰罗斯遗民一类。于干隆二十九年前移徙。而无编旗明文。历来祗数四大部而遗其一。旧志因仍。宜一面行文贵德循化办事大臣查覆一面恭检 钦定平定准噶尔方略。续编开载。
一各处里差经纬度数。旧典颇多舛。如阿霸垓阿霸哈纳尔。皆左翼有之。右翼无之。左右翼里差。断乎弗同。又如科尔沁六旗。祗详一旗。鄂尔多斯七旗。祗详一旗。宜行咨钦天监考补。
一引书用旧说。宜加排比。各具体裁。官书中。如三通大抵沿旧文。少所发撝。如撰七音略。取之 钦定同文韵统。撰六书略。取之 钦定西域同文志。夫西域同文志。专为译西而作。故于国书下。先注明西域书。乃次各种书。而所胪仅西域地名人名山川名。若以 皇朝全代全舆论。西域亦一隅之一隅。自宜分类博征。备详训诂。以清文监为主。以满汉官名地名举例。不得以西域山川举例。是撰 皇朝六书略。而独以西域为主矣。三通为本馆朝夕编摩取材之书。故特发其凡以劝慎重。
一旧志驿站下云。自独石口至蒿齐忒九百余里为一路。置驿九。考理藩院档册。称实六百里。置邮六。又志于古北口喜口外。载干隆三十六年之新邮。而张家口外亦有新邮。自穆哈哩喀逊为新站起处。哈拉尼敦为住处。凡十六站。何以失载。又喀尔喀汗自备之邮站。亦宜略志一二。俾往来天使。知厥隘略。
一回部风俗。亦佛教之支流。其人祖曰阿旦。其教祖曰默赫尔默特。其师曰阿浑。其同种曰穆哩斯玛柰。其学问曰二令。戒邪淫。戒食犬豕。戒妄语。戒酒戒盗。其字头。始爱里普。其历元。亦不拘至朔同日分杪无余之法。而自成章蔀。不置闰。大约为西洋新法历书之所祖。或云。颇近授时术也。其教实与西洋耶稣教大异。唐时流行中国之景教。水经注之祆祠。自是耶稣教。非默赫尔默特教。皆佛典所称九十六种旁门之一。巩祚另有内典旁师考一篇呈览。窃按在西洋。则为耶稣教。在蒙古准部。则为宗喀巴教。在回部。则为默赫尔默特二令教。风俗一门。宜区以详焉。以彰兼收并畜之赜且盛。皈依回教。曰以玛纳底。斋期则旨玛督。阿勒黑勒。正月也。勒比欧。十月也。撮记之。
一西域属国。如布鲁特之在南部。哈萨克之在北部。向于 天朝恭谨。各官书祗记大概。今中书徐松在西域时。曾钩稽两部世系。地界沿革。成两表。当代奇作。此可以沿用者。
一西藏亦有属国。犹喀尔喀之见巴尔虎乌梁海科布多。回部之见布鲁特安集延痕都斯坦。准部见哈萨克之例。曰廓尔喀。实最大。其次曰作木朗。曰布鲁克巴。曰哲孟雄。曰落敏汤。皆宜见。廓尔喀本名巴勒布。国初巴勒布三罕。曰叶楞罕。曰布颜罕。曰库库木罕。于雍正九年。各奏金叶文递哈达。译出词旨甚恭顺 命以玻磁器赏之。后三罕合为一。故巴勒布益强大。戊申辛亥两用兵。亦 皇朝巨事实也。风俗形势宜备载。
以上都十八条。皆举其炳炳显显者。余小事头绪尚多。未易鬯宣。惧循袭而不改。阙略而不补。颠舛而不问。苟而不具。弃置而不道。回护而不变。有重修之费。有重修之名。将使后之专门者靡所镜也。中华文献。伙有通人。无甲第名位。弗敢妄议。惟此类语言文字。求之亲到其地者。尚或瞢昧答不中问。可知从事铅椠之难。巩祚虽非绝诣。自是孤学倘蒙垂择。致为荣幸。于己非有利焉。不胜悚惶待教之至。
说张家口
龚巩祚
张家口。在宣化府万全县正北境。察哈尔都统驻焉。凡力军台赎罪者驻焉。力者。效力军台也。何以驻张家口。近今五十年驻张家口也。昔之日称军台者何。 仁皇帝亲北征。有事蒙古。 纯皇帝命将西征。出入蒙古。军台始于平噶尔丹时。密于追达瓦齐时。周密布于设定边左副将军时。今无军事。何以称军台。曰犹内廷有军机处。无军事亦得称也。军台起讫如何。以口外察哈尔为起。而北而西北而又西。以乌里雅苏台为止。凡四十八台。无军有台何也。通檄报也。察哈尔都统与定边左副将军遥声援。中闲哲卜尊剌麻喀尔喀四汗与理藩院往返之檄报。台员率驿丁奉之走。驿丁受雇受此也。台员力此也。驻张家口何名。曰戍张家口也。张家口乌用戍。曰旅焉而已。卧焉而已。有财三年估。无财三年旅。问何所始也。始于台员有老病者。畏塞外之寒且劳。入赀充公。白都统。都统许之。以其赀雇蒙古代之。势也。情也。非法也。亦无台费之名。亦不 上闻。今台费 上闻。台费行而台员除矣。如有人不能出台费。愿充台员。今许之乎。反不许。又如有人愿亦出台费。亦充台员。则许之乎。亦不许。何以不许。曰都统但闻五十年事。不闻康熙事。不闻干隆初年事。王元凤。天下士也。为桂阳州知州。下车禽豪蠹大创之。又平猺有奇功。 天子嘉之。锡之孔雀翎。擢为陈州府知府。元凤入觐 天子。方留京师。而州大猾夜出境。为飞语达京师。竟闻 天子。 天子使使鞫之。使者受单词。当元凤以革职发往军台 力赎罪。是狱也。冤元凤者半天下。元凤独飞扬而大喜。就逮时。谓送吏曰。元凤足蹟徧中华。独未得至西北塞外。一见 圣朝中外为一之盛。吾此行甘骑橐驼佩短刀往来风沙中。龚巩祚属之曰。吾为蒙古图志。某部落某山。尚未有图。子皆为我补之。龚巩祚乞假五日。送之出居庸关。逾八达岭而反。既闻兵部尚书青阳王公言。近日事例如此。既又闻常熟蒋君言。吾尝以谴行。卧三年。纳赀乃还。如青阳言。既又得王元凤书。又如青阳言。吁。天下事名实不相应。什九如是哉。元凤书中又云。吾到戍三日。独骑橐驼。怀笔墨。至大禁门欲出。门者叱之而止。大禁门。则张家口北门也。
说居庸关
龚巩祚
居庸关者。古之谭守者之言也。龚子曰。疑若可守然。何以疑若可守然。曰出昌平州。山东西远相望。俄焉而相辏相赴以至相蹙。居庸置其闲。如因两山以为之门。故曰疑若可守然。关凡四重。南口者。下关也。为之城。城南门至北门一里。出北门十五里。曰中关。又为之城。城南门至北门一里。出北门又十五里。曰上关。又为之城。城南门至北门一里。出北门又十五里。曰八达岭。又为之城。城南门至北门一里。盖自南口之南门。至于八达岭之北门。凡四十八里。而关之首尾。具制如是。故曰疑若可守然。下关最下。中关高倍之。上关高倍之。八达岭之俯南口也。如窥井。形如是。故曰疑若可守然。自入南口。城甃有天竺字。蒙古字。上关之北门。大书曰居庸关。景泰二年修。八达岭之北门。大书曰北门锁钥。景泰三年建。自入南口。流水啮吾马蹄。涉之瑽然鸣。弄之则忽涌忽伏而尽态。之则至于八达岭而穷。八达岭者。古湿余水之原也。自入南口。木多文杏柿苹婆棠梨。皆怒华。自入南口。或容十骑。或容两骑。或容一骑。蒙古自北来。鞭橐驼与予摩臂行。时时橐驼冲予骑堕。予亦挝蒙古帽堕于橐驼前。蒙古大笑。予乃私叹曰。若蒙古。古者建置居庸关之所以然。非以若耶。予江左士也。使予生赵宋之世。目尚不燕赵。何由与反毳者。相挝戏于万山闲。生我 圣清中外一家之世。岂不傲古人哉。蒙古来者。是岁克西克腾苏尼特。皆入京诣理藩院交马云。自入南口。多雾。若小雨。过中关。见税亭焉。问其吏。曰今法网寬大。税有漏乎。吏曰。大匡小匡。大偷橐驼小偷羊。予叹曰。信若是。是有闲道矣。自入南口。四山之坡陀之。有护边墙数十处。问之民。皆言是明时修。微税吏言。吾固知有闲道出没于此。护边墙之闲。承平之世。漏税而已。设生昔之世与凡恃关以为险之世。有不大骇北兵自天而降者哉。降自八达岭。地遂平。又五里。曰岔道。
吉林防务
胡传
东三省为 国家根本重地。而吉林中处其闲。南障长白。北带混同。东襟大海。延数千里。而长白以西。兼以奉天为重蔽。混同以北。又以黑龙江为外藩。虽地处极边。其实形同腹里。自咸丰十年。俄罗斯占据我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各地。于是吉林东边。在在与俄接界。今我设防于三姓甯古塔珲春。俄驻兵于伯力岩杵河海参崴。彼处处通海。便于转输。我陆运道远。易致罢敝。似彼常处其逸。而我常处其劳。然以天时地势揆之。冬春二时。江海冰坚。船不能驶。彼若入寇。接济维艰。夏秋二时。彼运虽利。而我惟珲春一处。地与彼逼。外无障蔽。最宜留意。甯古塔则东有无人之地五六百里。山川纠纷纷。溪泥淖。为之厄塞。三姓至黑河口八百里。江路多。陆路多淖。天然险阻。足以限彼长驱。彼此相较。劳逸正复相等。所患者。黑龙江之江防未设也。奉天之海防未固也。黑省防。则吉有肩背之患。奉省防。则吉有咽喉之忧。以兵言之。吉省有驻防之兵。无游击之兵。能御其东。不能兼顾西南北也。以饷言之。吉林练防各饷。皆仰给于京师。一旦辽水东西。稍有梗塞。转运道绝。三姓甯古塔珲春之兵。不能枵腹以御敌也。且强邻毒智。专事蹈瑕。前窃据我吉黑东北各地。后强占我伊各城。皆乘我中原多故。不能兼顾边陲。而狡然以逞。近日和议得成。虽幸彼内有变。亦恃我海宇升平。无有衅隙耳。自是以往。如我内地有事。彼之故智必将复萌。当此之时。中边交警。军需浩繁。户部之帑。或颁发不时。吉林之防。正万分危急。纵奉黑二省。江防海防。均极严密。而吉军亦岌岌可虞。吉军如或防。奉黑二省。势形中断。亦难自立。从此东北之事。不可为矣。故为吉林计。既须与奉黑二省通力合作。又须于无事之日。早求自给之方。能就地筹饷。以足军食。上策也。不能就地筹饷。而能多预备。广积边储。中策也。今但设一面之兵。而又无半年之蓄。夫岂万全之道哉。传曰。不备不虞。不可以师。书曰。有备无患。深维边防久远之计。以使 国家根本重地。固如金汤。亦惟统筹全局。熟察外情。先事而谨其备耳。
吉林根本说
曹廷杰
钦惟我 大清龙兴东土。吉林实为根本之区。自 太祖高皇帝受命于天。削平诸国后。满洲五部。长白山二部。扈伦四部。皆在吉林渖阳之交。征东海渥集部。虎尔喀瓦尔喀三部。皆在吉林东。以定根本。征索伦在黑龙江北。以固籓篱。经营数十年。迄 太宗文皇帝而大功底定。嗣罗刹窃据尼布楚城。恃为巢穴。逐渐侵扰。顺治时屡烦偏师。至 圣祖仁皇帝独断致讨。罗刹乃平。恭读康熙二十四年六月 上谕有曰。治国之道期于久安长治不可图便一时当承平无事朕每殚心筹画即今征罗刹之役似非甚要而所关甚钜罗刹扰我黑龙江一带三十余年其所窃据距我朝发祥之地甚近不速加翦除恐边徼之民不获定息。康熙二十七年五月 上谕有曰。罗刹侵我边境与我兵筑城爱珲两次进剿雅克萨攻围其城一切情事玛拉可与诸臣详言之俾洞晓其故始知朕从事罗刹原委。敬译 圣意。盖以吉林为根本重地。恃黑龙江为屏障。虽一时满汉诸臣。咸谓罗刹距中国道远。难以成功。而 圣虑深远。独酌定天时地利运饷进兵机宜。不徇众见。决意命将出师。深入挞伐。使数十年盘踞之罗刹畏威怀德。返我侵地。以培根本。则吉林者。岂但为盛京屏障哉。何愿船形胜论曰。吉林为东三省之一。在京师东北二千三百余里。廷杰按吉林北极高四十三度四十七分。偏东十度二十七分。古肃慎氏地。汉挹娄。北朝勿吉。隋靺鞨。唐燕州。寻为渤海廷杰按唐书。渤海王。都临忽汗河。即虎尔喀河。今牡丹江。所谓金源也。所据。辽甯江州。金肇州信州及率宾等路地。元海兰府。明分设各卫所。后属 本朝。初设将军于甯古塔。廷杰按顺治十年。始于甯古塔设昂邦章京副都统以镇守之。康熙元年。改昂邦章京为镇守甯古塔等处将军。其地北极高四十五度。偏东十三度二十分。后移吉林。廷杰按康熙十五年。移甯古塔将军驻吉林乌拉。留副都统镇守甯古塔。干隆二十一年。改甯古塔将军为吉林将军。自是始称吉林省。而别设吉林甯古塔伯都讷阿勒楚喀三姓各副都统。以佐其治。廷杰按康熙三十年。设伯都讷副都统。干隆二十年。设阿勒楚喀副都统。论者第以吉林北接龙江。南辅辽渖。为东方四达之衢。不知其地域广远。东至库叶岛。跨海外数千里。东北至赫哲费雅喀部落。延袤三千余里。重关巨。扞卫天府。廷杰案何氏东海诸部内属述略叙曰。为盛京屏障者。吉林也。为吉林根本者。东海诸部也。实为东北第一雄镇。不仅远迎长白。近绕松花。廷杰按松花江。满洲语呼松阿里必拉。亦呼宋瓦江。称形胜之美也。廷杰按咸丰十一年。与北国分界。由乌苏里江口。逆流入兴凯湖。踰岭抵图们江口。江以东皆为彼属。于是甯珲姓三城边防始重。
查珲春南四十里黑顶子。又东南岩杵河摩阔崴。又东北阿济密蒙古街虾蟆塘海参崴等处地方。甯古塔东南六百余里双城子。又东北二百里红土岩在兴凯湖西沿。地方。三姓东北八百余里徐尔固。在混同江北岸黑河口下六十里。一千六百余里伯力地方。俱北国与吉林交界要隘。徐尔固伯力双城子虾蟆塘海参崴蒙古街阿济密岩杵河诸处。均有重兵戍守。则吉林边防。可因敌而筹制胜之方矣。夫吉林要害。诚在甯珲。三姓要害。则黑河口蜂蜜山二处。盖黑河口在三姓东北七百余里。当水路之冲。凡顺黑龙江而下。逆混同江而上者。此处实扼其咽喉。廷杰案此处。亦江省边防所重。蜂蜜山在三姓东南六百里。与甯珲成掎角之势。于三姓为陆路之门。南可断岩杵河海参崴诸处之后路。北可据伯力之上游也。若夫鸭绿图们二江发源之处。虽关于渖阳者甚钜。而系于吉林者亦匪轻。至乌苏里江口以上。诺罗奇讷林二河之闲。部落仍属赫真。疆域实非瓯脱矣。再考北译开疆。每多取人之所不取。或图人之所不及防。即如咸丰时窥我东南多事。乘机窃发。两次进踞。正亦顺治初乘我入关之师。初定中原。因而窃据故智耳。弛守备则蓦入。张声威则潜退。穿窬之盗。何以异此。此则夷情之今犹古若者也。昔人有言。虏性犹犬羊。震之以威则惧而逸。示之以怯则骄而聚。其此之谓乎。
库叶岛沿革形胜考
曹廷杰
库叶岛。在古为女国。亦名毛人国。后汉书北沃沮海中有女国。唐书日本东北限大山外即毛人。今库叶岛在海中。恰与混同江口东西相值。正与所谓北沃沮海中合。北沃沮今甯古塔东北之地。沃沮犹今窝集。又作渥集。一作乌稽。皆同音异字。实一地也。库叶岛南。隔一海峡廷杰按地理全志。有北路西峡。在日本库叶岛之闲。即此。即日本国。明开原志云。苦兀在奴儿干海东。人身多毛。其邻吉里迷。男少女多。知女国毛人。皆在此岛矣。三才图会。有奚部。小如者部。其国无男。小如者。本室韦部名。当与库叶岛相近。梁四公记有扶桑国。此记多荒诞之言。然所记外藩风土物产。尚有不尽诬者。所谓扶桑国。即今甯古塔极东北之地。其官名与高丽同。其俗使鹿。尤为切证。特扶桑之名。出于附会耳。记云。扶桑国东千余里。有女国。身有毛。则知女国毛人。盖本一地。传闻失实。以为无男耳。唐书记流鬼。谨按。唐书流鬼国。去京师万五千里。其地直黑水靺鞨东北少海之北。三面皆阻海。今库叶岛东北隔海。为俄罗斯国之甘查甲部。亦曰冈札德加。亦曰堪察加。其地东西南三面皆阻海。惟北部与哥德部相连。其为古流鬼国无疑。甘查甲西面之海。即黑龙江省东北之海。亦系渤海。非大海也。故唐书谓之少海。又云在黑水靺鞨东北也。黑水靺鞨。即今黑龙江。南邻莫曳部。明称苦兀。今称库叶。皆莫曳音转。吉里迷。元史作帖烈灭。故此岛今又名额里野。又作野所也。合而论之。则库叶岛之沿革思过半矣。一统志曰。吉林甯古塔所属大洲。在城东北三千余里。混同江口之东大海中。南北二千余里。东西数百里。距西岸近处仅百里许。廷杰按地理全志。有库叶海峡。在库叶岛吉林之闲。即此。有山曰图可苏库。其长竟洲。林木深翳。有小水数十。东西分流入海。会典图说曰。三姓所属海以外。当混同江口之东。有大洲亘千里洲之上。西有博和毕河汪艾河低巴努河温忒呼河楚克津河楚拉河特河伊对河。俱西流。东有额里野河皮伦图河萨伊河达喜河郭多和河塔塔马河努烈河启社什河阿当吉河。俱东流。皆入于海。水道提纲曰。大长岛。为黑龙江口海中大护沙。南北袤长一千六百余里。南至极高四十九度八分。北至极高五十四度四分。东西最阔三四百里。或一二百里。西近黑龙江南小圆岛。为东二十六度半。至东北斜处为东三十度四分。地形夭矫如游鱼。中脊有山。连峰自北至南。松林相望。蜿蜒不绝。水分流东西入海。海平处有居人数处。廷杰谨按。岛西北有图克苏图山。额里雅河出其东麓其南麓为费雅喀人所居。图克苏图山西南为音格绳山。博和毕水出其南麓。音格绳山东为塔塔马山。塔塔马河出其东麓。其西麓即库叶人等所居。又有阿当吉山。在岛之中稍南。阿当吉河出其东麓。依社什河出其北麓。特河出其西麓。伊对河出其西南麓。山南即鄂伦春人等所居。何愿船形胜论曰。东三省中。吉林所辖地最广。吉林所属中。三姓副都统所辖地最广。会典分三姓所辖为二图。曰海以外图。则库叶岛地也。库叶虽一洲岛。幅员千里。为混同江口外大护沙。其闲捕牲部落。曰库叶。曰费雅喀。曰俄伦春。岁时贡貂皮于吉林。廷杰谨按。贡貂诸部。先皆亲赴甯古塔。后设三姓副都统。即赴三姓城。惟库叶岛远在海中。不能时至。每年遣官至距甯古塔三千里之普禄乡收贡颁赐。普禄乡即普隆霭噶珊。亦作普垄噶山。今混同江南岸。俄人村镇伯力下八百余里。地名木城。有木城遗蹟。土人犹能述其胜事。曰此当年东海毛子穿官处也。对岸为莫勒奇地方。
环库叶之岛。大小数十。其崇山则有图克苏图音格绳之属。其名川则有博和毕郭多和之属。其地四围皆海。北控俄罗斯。南控日本。拱护海口。屹然为东三省保障。是库叶岛之形胜也。又曰。此地隶于三姓副都统。因地瘠民淳。从前未专设大臣镇守。若生齿日繁。似亦宜加屯戍以重边防也。廷杰谨考库叶附近诸岛。有混同江口海中者。若东海岛。沃新楚鲁岛。图勒库岛。普格哩岛。及海内天然八岛。均在吉林城东北各四千余里。自混同江口迤而西南。抵图们江口之东北。约五千余里。均归吉林省辖。诸岛属中国者。若珊延岛。小多壁岛。满洲语。多壁。狐也。西斯赫岛。满洲语。西斯赫。褥也。阿萨尔乌岛。大多壁岛。妞妞斐颜岛。满洲语。妞妞。呼爱小儿之词。斐颜。色也。扎克塘吉岛。法萨尔吉岛。岳杭噶岛。满洲语。岳杭噶。犹言有丝棉者。鄂尔博绰岛。特依楚岛。翁郭勒绰岛。和尔多岛。蒐楞吉岛。勒富岛。均在吉林城东南一千一百里外。至二千一百里内。又有在吉林城东北一千九百里之雅哈岛。满洲语。雅哈。无焰火也。二千一百里之摩琳乌珠岛。又有在甯古塔城东南五百九十三里之舒图岛。八百八十四里之勒富岛。恭查天命二年丙申。遣兵收海边部众。时东海沿边诸部。尚多未附。 太祖遣兵四百往征。凡散处部众悉收之。其岛居负险不服者。乘小舟尽取之而还。当即此库叶岛。及以上诸小岛也。
遵议东三省边务大略情形疏王大臣
光绪十一年六月十八日。钦奉 慈禧端佑康颐庄诚皇太后懿旨。东三省边防事宜着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会同神机营王大臣妥议具奏钦此。仰见 圣心念边陲。防微虑远。钦佩莫名。臣等窃惟防边之要。首在审地势。察敌情。形势既得。选将为先。将得其人。军储宜亟。而练兵制器。招垦兴屯。则其节目也。东三省统辖至广。盛京十四城。为边门者二十余。吉林八城。为边门者四。黑龙江六城。旧设卡伦之区七十一。承平时。东际大海。北限混同。榛狉之民。多我属部。历朝奉 敕编入八旗。凡居近吉林之巴尔呼人。锡伯人。居近伯都讷之卦勒察人。居近珲春之库尔喀人。居近额尔古讷河之索伦部。达呼尔部。其最远者为鄂伦春部。皆审户比丁。隶入军伍。擢彼材勇。效我扞掫。而八旗猛将。吉林兵丹。常率诸部。四出征剿。以精锐闻天下。其时中俄立界于尼布楚。开市于恰克图。斥堠之设。多在中路北徼。而东方则晏然无事也。自咸丰以来。中原多事。东三省精兵。征调四方。腹内虚耗。饷减差繁。势成积弱。参佐领以下。又不恤兵丁。层层克扣。以致生计日蹙。土地日荒。风气日敝。彼时 国家方治内盗。无暇东略。溃一隙之堤。成数世之患。牧圉之吏。任非其人。遂使邻国擿隙蹈瑕。蚕食东徼。侵踞我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兴凯湖以东数千里之地。于是吉江二省。遂无师船出海之口。腹背受敌。如处瓮中。而边事因之日亟矣。今虽明订条约。暂事羁縻。然边情反覆。理难久恃。疆场之权。以公法论。亦彼此各自主之。查江省与彼之阿穆尔省一江之隔。其省城在海兰泡。与我黑龙江副都统所治之城相望。沿江上下。皆夷屯也。昔日跨江为守。今则江流之险。与我共之。额设水师船只。又皆糟朽狭小。不足以资战守。吉省与彼之东海滨省毗连。其新设酋长。驻海参崴。双城子。又别屯兵于岩杵河摩阔崴诸处。而以驻伯力之重酋联络其闲。其两省额兵。通计不过万人。常招徕屯垦客户。编为民兵。以辅其不足。又收买麦粮。煮罕奇之盐。贩入内地。以为储蓄之资。近且逼珲春为垒。开通图们江东岸。以窥朝鲜北境。行船松花江。以窥三姓上游。势亟亟矣。彼处处通海。便于转输。我陆运回远。易致疲敝。似彼常处其逸。而我常处其劳。然以天时地势揆之。冬春二时。江海冰坚。船不能驶。彼若深入。接济维艰。夏秋二时。彼挽餫虽利。然甯古塔以东。有无人之地六百里。山纠纷。溪深淖。为之厄塞。三姓迤东至黑河口八百里内。江路多。陆路多潦。天然险阻。可以限长驱之足。然则我固不可漫然布置。致备多力分也。吉省所最要者。珲春一城。与彼偪壤。其西壤接连朝鲜之庆源庆兴两府。一苇可航。前无障隔。后可包抄。三姓一城。水路上距伯都讷之三岔口一千余里。中闲历阿勒楚喀拉林诸城。其三岔口西南陆路。则由蒙古郭尔罗斯界。径从草地。直抵奉天之法库边门。才八百九十里。最为便捷。彼国地图。惟于此数处画一曲。他处则否。其久蓄窥伺之心。已有明验。然则该两处最宜注意。庶一以保护朝鲜北境。一以屏蔽我松花江上游伯都讷腹地。此吉省大略情形也。
江省为吉林唇辅。上游有内兴安岭一带为之阻隔。设防宜在下游。旧设卡伦。今存四十七处。多在呼伦贝尔以西。夫昔日之界在尼布楚。故卡伦在西。今日画江为界。江北旗屯。沦入异域。则卡伦宜改设东北。又将军远驻齐齐哈尔。北距黑龙江城尚八百里。今昔异宜。控制非便。似宜借行围为名。时至沿江巡阅以壮声威。邻柝相闻。而我犹晏然寝于室中。可乎。此江省大略情形也。奉吉二省。皆界朝鲜。吉以图们江为界。奉以鸭绿江为界。辽阳迤东。旧设凤皇靉阳城厂旺清四边门。为扼要之地。今水路则趋重旅顺口大连湾一带。陆路则自同治六年奏明勘荒开垦以后。边门而外。耕廛栉比。设官置戍。直抵鸭绿西岸。非厚集兵力。水陆掎角。不足以顾根本而护藩邦。而腹地防营。似可酌量并省以节饷力。此奉省大略情形也。臣等查光绪六年。经户部总理衙门奏定。请 饬下各省。每年协拨东北边防经费二百万两。虽往往解不足额。然部垫部拨之款。数实相当。今试以东三省兵数计之。历据该将军等先后奏报。奉天经制额兵。二万二千八百余名。练军马步队及缉捕勇丁。又一万三千一百余名。而雷正绾宋庆等军之食江浙河南饷者。犹不与焉。吉林额兵。现据册报一万一千余名。乌拉牲丁四千余名。铭安吴大澂等新练巩卫绥安四军。又靖边防军二十营零三哨。除绥字等营。由吴大澂挑选奉调移防滦乐外。尚有万六千人。黑龙江额兵。现据册报一万零九百余名。外马步练军四千五百余名。以三省通计之。共有土客兵籍。几及九万人。兵力不可谓尚单。以饷数计之。奉省地丁地租货厘洋税船规。岁入银一百三十一万四千余两。吉省岁入之款。约银四十五万六千余两。江省岁入之款。约银三十六万六千一百余两。三省通计。共有入款银二百一十三万六千余两。尽充俸饷之用。外由部库每年拨银一百四十八万两。又外省协拨六十八万九千余两。实解到银二十七八万两不等。是东三省岁需饷银三百七十三万。客军之费。犹不在内。较之承平时新疆岁饷之数。已有过之。饷力不可谓不厚。当此艰难支拄之秋。任兵事者。自宜加意撙节。兵归实用。饷戒虚糜。若犹防务废弛。营伍空虚。无事则虚报冒销。有事则情见势绌。岂●将军等所宜出此乎。又查总理衙门。上年正月闲。行文通查外省练军火器。先后据盛京将军咨报。捷胜长胜等营练军。及调驻客军。计练习前后膛洋枪者四千余名。兵一千一百余名。吉林将军咨报。册开边防马步各营。练洋枪洋者共五千三百余员名。练军马步各营。则练洋枪者约三千人。黑龙江将军咨报。所有练军西丹。前经奏调洋枪洋教习。常川操演五千名。是三省大吏。于近日操演要义。风气日开。不至拘守成法。惟是三方布置。固建率然之势。首击尾应。使之互相掎角。然不思所以联络其气脉。整齐其规制。恐将来局势散漫。彼此不相策应。
臣等酌度情形。思所以通变持久之方。相应请 旨特知兵大员。会同三省将军筹议训练章程。大要首筹大枝劲旅。合兵万人。驻要害。为东西策应游击雕剿之师。现在议设电线。如有警报。相机因应。呼吸可通。次则每省练精兵五千为分防之用。以佐汛地额兵之不足。凡锡伯索伦鄂伦春诸部。择其材勇者。一体编入。又次则练闲散旗丁。作养育兵以备随时拔补。汰弱留强。三者相辅而行。饷有差等。一律操演新法。冀收实效。其每年练饷加拨若干。需用火器子药。应由天津机器等局拨解若干。应归督兵大臣酌核定章。奏明办理。再请 饬下户部北洋大臣筹拨。此外若招客民屯垦。则可就近买粮以充军实。兴畜牧之利。则可收其饶课以助边储。招商开矿。则驱淘金之徒。编集而为矿丁。伐木通道。则开商贩之路。量榷以益厘税。且奉省沿海产盐。市价最贱。诚能远采金元时征收肇州辽阳盐课之法。近用各省盐斤加价之例。官为收买。量加课厘就场征银。以鬻于商。使转贩于关东诸路蒙古各盟。亦筹饷之一端也。又从前伊犁养兵之费。半资屯田。其法以旗汉兵每年分拨四成屯田。六成差操。更番为之。故可持久。吉林及呼兰一带。荒地极多。借使于经制兵内。仿伊犁成法。抽调若干成。授地垦荒。凿渠灌溉。以资生计。双城堡非其明验耶。凡此皆边务之要图也。同一土地。敌人所至。则为兴利之腴区。自我处之。即为耗财之瘠土。有是理乎。夫为将之道。日讨其部曲而申儆之。非家到而户说之也。贵精神折冲耳。果能发愤有为。则羸者可变而为强。若仍委靡因循。则强者亦日趋于弱。宋臣李纲有言。精气变痰。痰变精气。非二物也。视乎元气之强弱耳。 国朝二百年来。良将劲卒多出东三省。边臣果得其人。岂有终于骫骳不振者哉。所有一切事宜。臣等第能略引其端。至详细章程。应俟 派大臣会同该将军等。因地制宜。与时通变。破除积习。力求整顿。察酌情势。然后奏请次第开办。务使三方隐然树长城之势。以伐敌国之谋。及今为之。犹可表里经营。完缮自立。谨将臣等遵议缘由。合词恭摺覆陈。是否有当。伏候 宸断施行。